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十年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四统一”要求,三河市从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廊坊发展的“领头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郭煦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按照京津冀发展规划,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北三县”地处京津冀交界的核心区域,与通州区只有一河之隔,是廊坊发展的“领头羊”,更是对接北京的“桥头堡”。

三河市作为“首都东大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拥有极其便利的“地缘优势”。京唐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三河步入“高铁时代”;国贸至燕郊“定制巴士”开通,跨省通勤人员1小时快速直达北京中心城区;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全面加紧建设,北京地铁连通三河即将成为现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落地运营。

十年来,三河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双重战略”机遇,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三河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四统一”要求,对标看齐、服从服务、主动融入副中心,全力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交通一张网,畅通一体化发展血脉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十年发展,交通蝶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从“蓝图”走向“现实”。这几年,三河市加快建设连接京津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主动谋求对接。

早春二月,燕郊高新区,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全面加紧建设。在施工现场,搬运声、卸货声、钢材切割声、敲打声,声声不息,汇成一曲建设“交响乐”。

作为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标志性线路,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平谷线)西起朝阳区东大桥,东至平谷新城,途经朝阳区、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平谷区等地区,串联了CBD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约81.2公里,分为北京段和河北段。该项目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大示范工程,在三河设5个站。神威大街、潮白大街站建设已完成工程量的60%以上,北京地铁连通三河即将成为现实。

2021年6月,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正式开工建设,成为全国首例跨省采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会三函”审批模式批复建设的重大工程。目前地铁建设“火力全开”,5座车站和区间盾构工程全面启动,力争在2025年底与北京段同步通车,加快实现与通州区的“同城化”。

2022年12月,京唐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燕郊站29分钟可直达北京站,三河步入“高铁时代”且正式融入北京半小时轨道交通圈。

京哈高速、京平高速南北相邻,京秦高速、首都环线高速穿境而过,境内共设有7个高速口,10个乡镇全部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先后建成京秦高速大桥、燕潮大桥等4座跨潮白河大桥和1座跨泃河大桥。

三河市联手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和天津市蓟州区打通5条“断头路”(潮白大街与通州区徐尹路对接、煤矿路与顺义区七大路对接、蒋渠线与平谷区夏大路对接、密涿高速三河南连接线与蓟州区仓桑公路对接、省道迁大线与蓟州区宝平公路对接),实现与京津“变近为通”。有通勤人员17万人,其中北京通勤人员16.8万人,天津通勤人员2000余人。持续优化19条跨省份公交线路(北京至三河17条、天津至三河2条),开通7条国贸至燕郊“定制巴士”,日均运送乘客9万人次,与毗邻区县实现公交“零距离换乘”。

今年,三河市举全市之力推进北京轨道交通M22号线建设,加快完成燕郊车辆基地拆迁并进场施工,燕郊站、高楼站、齐心庄站及站点区间力争完成主体工程的60%,加快地上区间线路工程进度,实现地下盾构区间洞通。加快推进姚家园路东延稳定设计方案。加快推进密涿高速与京平高速对接工程(三河段)建设,力争具备通车条件。以北京市标准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优化交界检查站布局,逐步推动两地治安趋同,计划年底前同标率达到80%。联合启动出租车跨区域运营研究。推动开通至通州区潞河镇公交线路,增设定制快巴运营线路2条以上,提高通勤效率与服务品质。

  产业一条链,增强一体化发展动力

越织越密的交通网不断拉近三河与通州区的距离,更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频频加快。走进三河市兴远高科产业园内的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部件组装、整机测试、成品检验等生产车间井然有序。一台台全自动流动分析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等半成品整齐排列,明确标示,工作人员手持工具埋头操作。

作为国内原子荧光光度计第一大生产商和销售商,该公司从北京朝阳区迁至兴远高科产业园后,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里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交通便捷、配套齐全,人力资源成本有优势,给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空间。”海光仪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三河市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亮点纷呈,四大特色产业集群营收516亿元,凝聚起推动三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三河市基本完成三河市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路径研究工作,初步明确了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和战略路径。会同北投集团完成《中关村科技园·燕郊园产业策划概念方案》,明确“2+4+1”现代创新产业体系(即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为基础,以合成生物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装备、智慧农业装备为核心的四大产业集群,以创新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一心两区三片”的空间规划格局。

三河市聚焦“科创燕郊、智造三河”经济定位,围绕协同创新示范区、现代服务保障区、生态宜居健康城“两区一城”功能定位,着力构建“3+3”现代产业体系(总部经济、大休闲、大健康3个高端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四大特色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绿色食品),连续两年在全省县域特色产业考核中获评优秀档次。

三河市科创园集群加速形成,培育兴远高科、谊安医疗、中南高科等科创园,目前已建成30家,累计入驻企业1094家,京企占比达65%,力保北京中小企业“拎包入住”,着力构建“北京研发、三河转化”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对接央企、深耕北京”专项活动,狠抓央企二、三级公司引入。目前域内共有中省直单位37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4家。

聚焦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成功设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目前,燕郊中心已落地联泰集群算力、纳开科技、惠利普等企业5家。燕郊协同创新基地即将开工建设。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8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家、产业“领跑者”企业11家,科技创新能力连续6年跻身河北省A类档次。

三河市还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建立与通州区一体化联合招商等机制。2019年以来,连续五年组织参加“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780亿元,其中,51个实体项目已竣工13个、开工26个,22个合作项目全部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创之地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已成为北漂青年的创业基地。摄影/郭煦

今年,三河市将对标通州区六大重点产业,加快打造三河四大特色产业,力争营收增长9%以上。以燕郊科学城为重要承载地,集中土地资源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产业聚集区。围绕“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定位,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设步伐,加强与通州中心联动,探讨联合组建技术产业基金,协作建设成果转化平台,构建“研发总部在通州、生产转化基地在燕郊”项目牵引模式,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三河市将高质量运营经济开发区科创园和燕郊科创中心,做精做强兴远高科、燕京总部基地、宏远产业园等科创园,精准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力争新入驻科创园企业80家以上。

 公服一本账,拉平一体化发展差距

“这儿离北京近,环境优美,就医看病也不用两地来回跑。一旦出现头疼脑热或者突发急病,紧挨着的燕达医院就能看病、拿药,北京医保卡可以直接结算,生活方便舒心。”2018年,经过一番考察,年过七旬的北京老人宋德铭(化名)住进了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开始跨省养老。

作为首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养护中心落地了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毗邻的燕达医院率先实现京冀医保互联互通。仲夏时节,养护中心宾馆式养老公寓里整洁温馨,沙发、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床头安装着输氧管线等医疗设备。天轨移位系统可助力半失能老人洗浴、如厕,沙发、床前和老人随身携带的一卡通上都有紧急呼叫系统,有异常情况可一键呼救。

养老设施配套齐全,医疗保障专业,文娱活动丰富,老人们每天在养护中心唱歌、下棋、练习腰鼓,生活安心惬意。这里的老年大学根据老人兴趣爱好,设有书法、绘画、歌咏、手工等40多门课程,还定期举办交谊舞会、集体生日会等活动。

三河市近年来狠抓“健康三河”打造,探索建立“医养康”相结合的“燕达模式”。2017年燕达医院率先实现了京籍人员就医持卡直接结算,切实让百姓享受到北京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目前全市收住老人4780人,其中京籍老人3863人。三河市还开通37家住院、38家门诊和34家门诊慢特病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

三河市发力协同发展红利惠及千家万户,积极推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与通州区共建共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又脏又乱的农村环境成为过去时,现在村里的卫生和城里一样干净。”三河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后,村民们切实体会到了整洁城乡环境带来的身心愉悦。

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切入点,三河市对标北京质量、北京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进北京环卫集团进驻服务,构建“精细化、高标准、无缝隙、全覆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域内12条国省县干道、256条城区主次干道、所有村与村连接线及10个镇385个村街环境卫生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建设和运营管护。

三河市狠抓“京标服务”提质,立足于落实“四统一”特别是统一标准的要求,加快“京标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三河市运用市场化手段相继引入北京热力、北京环卫、北京建工、北控水务、金都园林等京企负责域内市政服务,运用“京标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校园里,回荡琅琅书声。“学校由总部派驻干部教师担任分校执行校长及管理层职务,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校老师与分校老师一对一结对子,在教研教学等方面促进提升,推动三河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校长孟洪峰表示。

学校依托潞河中学百年校史、品牌价值及办学优势,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等方面实现与潞河中学“同形”“同构”“同质”。成立一年多以来,潞河中学对该校区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狠抓“教育强市”建设。目前,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逐步实现与北京本部“同形、同构、同质”,联合开展教师交流活动70余场。应急管理大学完成10个学院实质性融合工作。

为了提升一体化公共服务水平,今年,三河市将积极与北京市教委对接协商,推进与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开展合作办学。持续推进教育“双百工程”;推广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青蓝工程”。推进陆道培医院竣工投用;进一步深化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潞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的多种合作。

  生态一同护,构筑一体化发展屏障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沿潮白河左岸行至三河市燕郊西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奔涌而出的中水翻滚着水花,迅速与潮白河水融为一体。“这些清水的前身是燕郊区域市政管网内的生活污水,经过系统处理后水质全部达到京B标准,用于潮白河补水、工业回用、城市园林绿化等。”北控三河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密潮白河国家级、市级考核断面监测,加强潮白河入河排口管理,拓展联防联控渠道,开展联合执法……此前,三河市、北京顺义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2023年联席会议召开,提出两地联防联控机制已经由单一大气联防联控扩展到水污染防治、应急响应和联合执法领域。

精准对标北京污水处理水质标准,三河市着力提升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水平。目前,出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

三河与北京通州山水相依、地域相连,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三河市坚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规划一张图、生态建设一盘棋、生态保护一张网,加快绘就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

三河市通过联防联治控污染,坚持与京津环保联动执法,2023年大气年度综合指数4.11,PM2.5浓度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6天,均居廊坊第一,较2014年下降70%。

深度治理优水质。三河市与通州区建立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三河段)全线进场施工,2025年建成后三河年供水规模可达3000万立方米,“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将得到有效保障。

矿山整治复青山。近年来,三河市本着“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多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金60多亿元,完成22平方公里的东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千亩林地、万亩花海初具规模,昔日满目疮痍、风沙漫天的废弃矿山变成市民休闲的“打卡地”。

下一步,三河市将强化与京津环保联动执法,坚持协同减排、源头防控,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污染、露天焚烧、燃气锅炉降氮、移动源污染等领域专项治理,确保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持续推进企业环保绩效评级,力争同飞制冷成功创A。同时将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北三县”供水工程和地表水厂及城乡供水配套工程,预计2025年供水规模可达3000万立方米。积极谋划三河市水源贯通工程,争取早日实现“潮水东调”。开工建设燕郊西污水处理厂三期。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地下水位稳步回升。

据悉,三河市将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启动实施三河市燕山生态旅游文化园,丰富梦东方未来世界等5家3A级以上景区资源,筹备成立京东影视产业协会,争取一批研学基地纳入通州区社会实践大课堂清单。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3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