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用来比喻人们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行动力,在古代还有“雪中送炭”的含义在里面。这句话的典故跟曹操解救汉献帝于危难之中有关。

曹操在汉献帝时期虽然独掌大权,但是他丝毫没有想要篡位夺权的意思,这点倒是让人由衷地佩服。他也不似董卓之辈,整天行耀武扬威之事,而是兢兢业业地帮大汉搞事业。

曹操一生征战沙场,平定诸侯内乱,征讨鲜卑等游牧民族从而统一了北方地区,对内实行屯田制,推行法制和提倡节俭,成为乱世中的大英雄,曹操的品行也从他临终遗言中表露无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终颁布《遗令》

在孙权的人终于将关羽击杀,从而取得荆州之后,曹操的许昌危机也暂时得到解决,再也不用慌忙地说要迁都了。之后孙权向曹操投来橄榄枝,说要向他称臣,并建议他自立为帝。

曹操拿着孙权的书信给群臣看,说:“孙权是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烘烤吗?如果我要称帝,那一定是天命所归,就如同周文王一样”。曹操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倘若汉献帝跟纣王一般,他会毫不犹豫。

荆州之困后,曹操班师回洛阳,不久后便在此地病逝了,享年六十六岁。临终前他留下《遗令》,里面一共交代了三件事,分别为丧事、国事和家事,短短几句话他对身后事作了详尽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遗令》里曹操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半夜醒来感觉身体有点不适,喝了点粥之后出了汗,然后又服用了当归汤。交代完之后便是正式的嘱托了。

曹操对自己葬礼的要求就是简单四个字“一切从简”,他说天下还没安定,葬礼不需要遵从古制来进行办理。去世后不需要为他换上昂贵的华服,死的时候穿什么就是什么。

葬礼上百官来吊唁,只需要哭十五声,安葬过后便可以脱掉葬服。那些驻守在边关的将士们,无需前来吊唁,要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之上。曹操还特别交代,入葬之后不用任何金银珠宝陪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份《遗令》中,曹操依旧行使着他简约的作风,就连为自己选的陵墓都不是最好的。其实早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就为自己选好了丧葬之地。

《终令》里曹操说自古以来葬者都会选择瘠薄的地方,西门豹祠西原上“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可以用来做陵墓。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死后葬入了邺城西郊的高陵。

这里与西门豹祠相近,也算是遵照着曹操的遗嘱来进行。但有时候在世的人总喜欢将葬礼办得风光一点,所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遵从遗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曹操交代陵墓不许做任何标记,可是他的儿子们在他的陵墓上修建了祭殿、车库和马厩等。但后世却觉得这是个障眼法,因为经过许多文学作品的渲染,曹操的陵墓出现了“七十二疑冢”的谜团。

这种说法传来传去成为了千古之谜,所以曹操真实的墓地也一直没有个准确的消息,也许是怕被盗墓贼惦记才放出这种假消息来混淆视听。

不过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曹操的陵墓最终得以确认,就是史料记载的邺城之地,至于流传的那些千古之谜都只是幌子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女情长

曹操在自己的《遗令》当中还提到了关于家里人的事情,这份儿女情长的交代实在让人动容。在说完国事和丧事之后,曹操对自己的妻妾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他提到说自己的婢妾和歌舞艺人平日里都非常的辛苦,死后将她们安排到铜雀台去生活,平日里善待她们。

在铜雀台的正堂上放一张六尺长的床,然后挂上灵幔,案台上摆一些肉类和干饭作为祭品即可,每逢初一、十五让艺人们在灵幔前唱歌跳舞,大臣们也可以经常登铜雀台眺望我的陵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没有带入多少陪葬品,他将生前积累的财富都留给了家人。他余下有一些熏香,在他死后分给诸位夫人,还强调不要用香料来祭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各方妻妾要是没什么事情做的话,就可以学着编织带子或者鞋子拿出去卖,也好维持点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