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心语拉呱

作者 王乃玺

上接:

在上工人医院的崖坡西边住着王大妈家。王大妈在南关是名人,长得胖大、嗓门高、爱管闲事,会接生小孩。在有医院之前,南关附近的产妇生孩子都去请王大妈,我和我们王家大院的弟妹们都是王大妈接生的。村上有事她喜欢出面,小孩在龙泉寺河里洗澡她都管,王大妈是个热心肠的人。

从王大妈家往北有块地,种着粮食,地边上种点蔬菜。园子里有两间小屋,魏大叔在那里住着,他是个佃农,代人种着地。村里人喊他魏三,为人忠厚老实,每年收了粮食,除留下自己应得的那一份,都给主人家送去。

园子再往北是王福祯的奶奶家,我们叫她“六奶奶”。她有五个儿子,大儿子王光顺在建安一公司工作,技术高超,是八级瓦工。二儿子王光桐住在南屋,我称呼“二叔”。三儿子王光连,1945年参加革命,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四儿子王光珠在省陶瓷公司工作。五儿子王光元,解放战争前参加革命,离休后住博山干休所。当年,王六奶奶家挂着一个烈属、一个军属二个牌子。年下,我总是早早就跑去给六奶奶和二叔二婶拜年。

这个院子里还住着王兆年家。王叔叔在博山印刷厂干木工。我堂弟乃理在印刷厂工作时,就是跟着王叔叔干。乃理做木工活是自学成才,跟着王叔叔又学了不少手艺。

王二叔家的西屋住着孙大叔家,他的大儿子启安是我小弟弟要好的同学。

顺他家南屋后小路往西,是孙姓人家。他家有一个比我大点的孩子叫孙迎江,也住在这个院子里。

他家院子后面是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家大门南面有条小路,爬上一个小坡就是后地乔家林子。

龙泉寺大门外往南走也是山坡,荒无人烟,杂草丛生,那个地方老百姓叫它“乱山岗”,。那时虽然生活困难,但家家都生孩子不少,谁家的孩子夭折了就埋在这里。

从这里往上有条小路能通到奎星楼。这里四周是些山地,地片很小,土质不好,有的人撒上点种子,收的庄稼也不多。

小时候经常和邻居小伙伴上奎星楼去玩,逮蚂蚱,抓蛐蛐。奎星楼也叫馍馍顶,顶上有个像高桩馍馍样子的石塔。站在山顶最高处,可以看见秋谷、神头方向的景色。从奎星楼往南,有小道能通秋谷。

奎星楼上有个碉堡,是鬼子时候修的,上面有鬼子汉奸守卫。记得刚解放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山上拾过子弹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河沿边街往北走有条朝东的小半胡同,以前叫藏家胡同。我小学同学赵锦龙,就住在这条半胡同头一个坐南朝北的大门里。

往里走,北大门一户穆姓人家。南边大门一户是陈大娘家,她的大儿子小名叫“陈老牛”,老二叫陈维海。

我小弟弟乃瑞的同学李瑩,就住在胡同最东头坐东朝西的大门里。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邓洪烈担任南关村主任时,李瑩的大姑李淑贞曾在村委会帮过忙。我和赵锦龙、胡立臣、孙兆玉、李淑贞等几个小青年都在村委会帮过忙。记得李瑩得知我买了收音机,曾在晚饭后到我们家听过收音机播送节目。

李瑩的三祖父李镇是个“老革命”。1937年5月,时年十六岁,由张敬焘、蒋方宇介绍,在博山报恩寺加入"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历任山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青岛市委宣传部长、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离休前任山东纺织工学院书记兼院长等职。他属于七七事变前参加革命,被组织认定为老红军,享受正省级待遇。老人家生前多次受博山区委邀请,回老家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李镇也是李瑩父亲李增基、伯父李树基参加革命的引路人。一个家庭出了三个老革命,真是功臣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同外是卖馍馍的宋家。记得宋家有个聋哑闺女,后来嫁给了饮食服务公司的一职工。前些年,我曾在大街上常看到老两口赶集买菜,她俩比比划划对话,看来生活的挺幸福。

宋家的对门是孟兆运家。孟兆运是我小学的同学,家境宽裕,房子很好。他上头有几个姐姐,他最小又是个男孩,深得父母宠爱。

顺街往北路东大门有个三进院,王福祯家在后院东屋居住。我过年就去给王大爷、王大娘拜年。王大娘去世后,王大爷跟福祯搬到凤凰新村宿舍,老人活到90多岁过世,是我们邻居中长寿的老人之一。

河沿边街,王福祯住的大门往北是他本家王福亨家。正月十五扮玩有支南关街锣鼓队,敲大鼓的就是王福亨的父亲,王福亨的兄弟们耳渲目染,从小就跟着敲锣打鼓。

大鼓鼓手是锣鼓队的总指挥,按照鼓谱有节奏的敲打,十分悦耳,振奋人心。记得福祯也是乐队的一员。

南门外,头一家是徐义长家。徐义长从部队转业回到博山,在美琉厂任车间书记,退休后到南关居委会干村主任。他有两个弟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弟弟在战场上牺牲了,小弟弟后来转业回到博山。我们很熟。

南关街的人要去南门或到城里,需经孟兆山家那边的河沿。龙泉寺的水在孟兆山家那边的河沿较宽,河道水深近一米半左右,人们在河沿上担上了五六块厚条石,供人和车辆从上面通行。

南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城墙挺宽,隔不远就有一个垛子。城墙、城楼、垛子还有城墙上的路面是用料石和灰泥所筑,十分坚固。门洞高约三米,上边呈半圆型,有两扇木头大门。城门里东边建有一个小炮楼,旁边有条一步宽用乱石铺的坡路,可以上城墙。

博山城墙,1557年修建,有四门:南曰龙泉,北曰范河,东曰荆山、西曰禹石,俗称:南门、北门、东门、西门。1951年全部拆除,历经四个世纪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图)

从徐义长家往东是李家胡同。姚安国的舅舅李志深家住在靠南的大门,这个院子里还有姚安国的表兄弟李安新。我记得李安新有两个妹妹,李安新的大妹妹在青岛工作;小妹妹在博山六中任教,我在青龙山宿舍居住时,有时能看到她去上班。

从李家往东是高家大院,高家的房子盖得很好,大门也气派。在此居住的高炳宏比我大几岁。还有王福祯的岳父母贾家以及我小学的同学胡立臣家也住在这一片。

往南还有条上坡的路,这里有户尹姓人家。还有大我几岁的孙二得也住在这一片。

尹大哥人挺高挺瘦,在工人疗养院工作,我以前早上爬小顶山时常能见到他。孙二哥后来搬到青龙山居住,我常碰见他,年纪虽大了但身体挺好,每天上神头运动。

过去这么多年了,老邻居见面还是那样亲切。

蒋则安曾任南关村村主任,他家在我住的胡同对面蒋家大院,进门靠东。按邻居辈分,我喊他表爷爷。

再往里还有三进院子,袁家俊就住在二进院的东屋里。记得我头一次春节扮玩,花棍队就是在袁家化的妆。那时,蒋三奶奶就一个人住在二进院子里。

张敦勤当南关村主任时,村委会设在我家的对门南屋里。

1953年,我小学毕业后,闲来无事,常跟着三爷爷、二叔赶午集卖烟,干过小工,还在村上帮忙。

1955年,区里成立工作组落实粮食统购统销,记得李荣北是南关工作组成员。村委会安排在村上服务的胡立臣、赵锦龙、蒋玉君我们四个小青年帮助工作组摸底填表。刚开始是由各家各户自报吃多少粮食,后来改成按上面规定的标准,居民每月每人27斤,小孩按年龄数量不等,工人按工种不同标准不同,那时叫“一人定量”。

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一人定量”政策执行了二十多年,文革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这些政策才宣告结束。

我小学毕业,正赶上国家三年调整时期,全国范围停止招工,到1956年才恢复正常,我是头一批出来参加工作的,村委会推荐我和蒋玉君到区委组织部报到,被安排在医药公司工作。之后胡立臣、赵锦龙通过劳动局,安排到山东机器厂工作。南关村委会在这个院子办公了多年,才搬到南关街西头蒋家大门的东屋里办公。

我参加工作后的若干年里,逢春节玩“扮玩”,居委会都写信到单位给我请假,让我组织南关花棍队参加扮玩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有一年正月十五扮玩时,村里派人到新建二路南关街地盘上的胜利剧场借剧装,剧场不借。为此,南关的扮玩队伍大闹了胜利剧场,当时惊动了派出所,最后居委会主任做了检讨,登门道歉才算了事。

直到文化大革命大破四旧,各村的扮玩才被迫停止。

作者简介:王乃玺,男,1939年1月生。老家博山南关,一辈子在博山工作生活,博山交电站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