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勾勒上海发展的线索,

描摹上海的历史风情。

如何用最少的文字,

将大上海的发展脉络说清楚?

沧海桑田、筚路蓝缕,

终成“上海”,

这是一部袖珍的上海通史。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第十二季,我们邀请了沪语播音员来诵读《上海小史》。今天,你将听到的是《上海县的设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朗读人:薛南平 原闵行广播电视台播音员

点击收听朗读

宋代从沿海上海浦形成的“上海务”,再变成贸易中心的上海镇。镇治设在原来的上海务机构的衙署内,即今小东门外老太平弄的北面,外咸瓜街上,朝廷派镇将驻守。正是上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人口繁衍、经济和贸易兴旺发达的结果。一个小镇,显然已经不能容纳上海港市本身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和活力了。

现在有必要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海县治的过程:

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请朝廷,割本郡昆山县南境、嘉兴县东境、海盐县北境之地,设立华亭县,县治设于今松江区老县城所在地。这是上海地区第一个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建置的开始。

五代时期,华亭县属于吴越国。直到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又析昆山县东五乡置嘉定县,县治设于今嘉定镇。至此,上海地区实际上有华亭、嘉定两个县治,华亭县与嘉定县的辖境以当时的松江(即吴淞江)为界,松江以南为华亭,松江以北为嘉定。当时的版图应该是华亭县全境都在今上海市范围内,嘉定县一部分在今上海市范围内,另一部分则在今江苏苏州昆山市。华亭县在宋代辖有集贤、华亭、修竹、胥浦、风泾、新江、北亭、海隅、高昌、长人、白沙、仙山、云间等13个乡。

到元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上海地方行政建置有较大变化,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县;同时置崇明州。县在唐代是府州以下的行政区划。唐代的县按照人口户数分八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华亭县在吴郡下属的七个县中,排在最末。其他几县等级是:吴县、长洲、嘉兴、昆山属望,常熟、海盐属紧。唐开元、天宝年间,云间地区已有华亭、青龙二镇及22乡。当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云间户数已经超过10000户。唐制6000户为上县,所以华亭县定为上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弘治年间上海县全境图

唐代华亭县设县令一人,为一县最高长官,品级为六至七品,掌劝课农桑,征督赋税,编造户籍,审理狱讼,分派差役。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各1人。县丞是县令的副职;主簿掌检查文书簿籍的违制、失误,并加以纠正。县尉分判众曹,催征课税,追捕盗贼。县尉下置司户、司法两司,司户佐掌田、户、赋役,司法佐掌刑法。此外,设经学博士、助教各1人,掌教育。

五代时期,钱锡建立吴越国,华亭县成为吴越国的一部分。所以上海也留下了吴越国兴修水利的事迹。到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王钱傲(钱锡孙)献出所占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宋代县的建置基本沿袭唐代和五代旧制,县衙门官吏的设置多沿旧例,只不过宋代将县分为七个等级,即赤、畿、望、紧、上、中、下,4000户以上称“望县”,华亭在北宋时已有9万多户,当然仍属望县无疑。

上海镇建立后的宋元之际,上海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因素,首先是唐代开始的“坊市制”的动摇,骤然增多的商业网络与商业机构,以及塌房、垛场、会子务、簿记、珠算等业务的出现,反映出商业复杂化的趋势。因此,有人将此称为宋代的“城市革命”,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市廛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上海务的设立,特别是上海市舶提举分司,在董楷在任期间,治所在市舶分司(即后来的上海县衙)周围,建拱辰坊、益庆桥、受福亭、回澜桥、文昌坊等,奠定了上海镇建设的基础。政和三年(1113年),鉴于华亭县内外航运贸易活动频繁,专设市舶分司,掌管本县船舶贸易之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南宋最后一位提举上海市舶分司使、兼领上海镇监以上海镇归附元朝,元朝廷授予金牌千户衔,兼领镇守上海总管府总管。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廷下令升华亭县为华亭府,次年改松江府,领华亭县。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统辖华亭县的松江知府仆散翰文以“华亭地大民众难治”为由,奏请元中央政府分设上海县。翌年即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中央政府批准,划出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两岸的长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乡二十六保设立上海县

关于上海元代置县的具体日期,也是诸说纷纭。明弘治《上海志》记:“至元壬辰(1292年)春立县。”赵孟頫《上海县修学记》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始升县。”《元史·地理志》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置上海县。”许多方志旧籍,对上海置县年份,都有不同的记载。实际的情形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主簿郗将仕首先到任视事。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上海县第一任县尹周汝楫到任。上海县署起初设在上海镇榷货场,地方稍嫌狭小,大德二年(1298年)上海市舶司归于庆元,翌年,上海县署乃迁至市舶司旧舍。大德七年(1303年),鉴于县署在上年被海潮冲毁,经县达鲁花赤雅哈雅忠显提议,县尹、县丞等众官绅捐金重修,县署修葺一新。“达鲁花赤”,是蒙古语daruqachi的音译,意为镇守者,长官。新的上海县衙署,尽管县太爷,即县尹姗姗来迟,要认真地算起来还是应该以朝廷批准、有官员上任办事算起,至于县太爷什么时候到,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城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县全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仲富兰

编辑: 赵若楠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