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周总理的身体情况已经大不如前,但他依然强打精神,让自己投入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还不忘点名要关照一个特殊的人,此人是一个聋哑人,一生没立下什么军功,但是总理却感慨地说:“我们不能亏待了这个对国家有功的人啊!”

这个被周总理挂念的聋哑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自己的名字,由于交流困难,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之前经历了什么,于是从领导人到普通士兵,都亲切地称他为“哑巴同志”,他也是“长征”期间唯一的聋哑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来,哑巴同志加入红军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1935年的夏天,正在长征的红军来到了四川大渡河谷一带。此处地形复杂,战士们不熟悉当地道路,再加上四周荒无人烟,想找老百姓问路都找不到,于是在队伍安顿好后,侦察员先行出去探路。

正在大家侦察附近情况时,政治保卫大队的肖世杰在路边树下发现了一个青壮男子。这个男人体格健壮,衣衫破旧,腰间别着一把斧头,看起来虽然不像是国民党特务,但也让人摸不准他的来路。肖世杰警觉地端起枪,一边谨慎地接近男子一边向他问话,然而令他意外的是,不管他问什么问题,男人都不回答,逼急了只会“哦哦”地叫,好像是个哑巴。

当时红军处境比较严峻,行军途中经常会遇到国民党特务的偷袭,因此大家都十分警惕,不可能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人。有指战员认为,这个哑巴有可能是敌人乔装打扮的,装聋作哑,目的是刺探军情。不过也有人觉得,说不定这人就是附近村民,只是恰巧被我军碰上,不应该处置他。经过一番商讨,为了安全考虑,指战员决定把这个人带回部队,跟着部队行军一段路程再放走他。

哑巴一开始看起来还有些慌张,不过他也没有反抗得太激烈,他似乎明白这支队伍就是红军,因此总是好奇地四处打量,倒是没有试图逃跑。两天后,经过观察,战士们发现此人确实又聋又哑,并不是假装的,既然这样,哑巴的“嫌疑”也就洗脱了。

既然哑巴是清白的,指战员就放开了他,用手势比划示意让他离开,回到自己的家乡。然而,之前一直表现得很顺从的哑巴却犯了倔,怎么也不肯走。哑巴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但他依然艰难地用手势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他想跟着红军走!

哑巴又聋又哑,别说听作战指令了,就连炮弹在他身后爆炸他也未必能知道,这样的人参军无异于是害了他,简直就是战场上的“炮灰”,因此红军自然不会留下他,指战员苦口婆心地多次“劝说”,但是哑巴却比石头还倔,甚至大发脾气,死活不肯走,就是要跟着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此情形,领导和战士们也颇为动容。而且,哑巴虽然聋哑,但却十分能干,不怕苦不怕累,这确实是红军战士必备的品质。再加上此时距离发现哑巴的地方已经很远了,让他自己回家大家也不放心。于是,经过领导特批,哑巴最终如愿留了下来。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哑巴不允许参加任何作战,领导特意安排他到中央警备团炊事班工作,主要负责背行军锅和炊具。

知道自己成了红军的一员,哑巴欣喜若狂,干起活来格外卖力。由于哑巴不会说话也不会写字,战士们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和过往经历,于是就亲切地称呼他为“哑巴同志”。

哑巴同志虽然不会说话,但却十分吃苦能干,烧火、做饭、喂马,样样都行。他刚加入红军不久,就迎来了最艰苦的行军之路。爬雪山、过草地,高寒的气候让不少战士难以适应,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来说是极大的考验。但是哑巴同志却显得游刃有余,他体格健壮,看起来像是自小务农,因此适应环境也很快。每当其他战士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哑巴同志就会主动帮别人背行礼,一段时间后,大家都真心喜欢上了这位特殊的战友,和他成为了朋友。

还记得当初最先找到哑巴的肖世杰吗?如果没有他,哑巴不可能成为红军的一员,但两人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后来哑巴还救了肖世杰一命。

草地属于草原的湿地,暗藏着无数的沼泽,人要是不小心陷入了沼泽中,被吞噬的可能性很大。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都特别小心,但是仅从外表看很难看轻是否有沼泽,因此即使再谨慎也是有很大的风险“中招”。

一次,在过草地的时候,肖世杰不小心一脚踏入了沼泽,在“中招”的一瞬间,他出于本能推开了身边的战友,却也因为用力过猛让自己陷得更深。肖世杰没有大声呼救,因为他知道这样会把更多战友引过来,很有可能导致其他人也陷入沼泽,造成不必要的牺牲,这样的例子在之前的行军途中并不少见。

正当肖世杰眼睁睁看着自己慢慢被烂泥吞噬时,一个身影远远跑了过来,原来是哑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哑巴一边跑过来,一边解开绳子拿下背上的大锅,然后他用绳子牢牢系在锅的把手上,哑巴把绳子递给其他战士,自己则趴在大锅上,用手势比划着,示意大家把他推到肖世杰所在的地方。

哑巴的锅可不是一般的锅,因为要给很多战士做饭,所以炊事兵的锅尺寸很大,重量也有几十斤。哑巴个子不高,勉强能趴在锅上。大家明白了哑巴的意思,就合力把他往肖世杰的方向推,但还是距离肖世杰有点远。哑巴又指指自己担子上的扁担,于是大家又用扁担把哑巴和锅往前推。等到接近目的地的时候,哑巴一手拉起肖世杰,一手紧握着锅把,其他战士们再一起使劲,最终两人都被拉上来了。

得救后,肖世杰还没等反应过来,一身泥巴的哑巴就抱着他嚎啕大哭,看到这一幕,战士们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哑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对部队和战友的感情却无比真挚。

1942年,哑巴同志被调到了中央警备团团部炊事班,和曾经只能在故事里听到的领导人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不管在哪里工作,哑巴始终不改本色,勤勤恳恳,不辞辛劳,抢着干最苦最累的活。

7月的一天早上,哑巴像往常一样去山沟挑水。他的鞋子早就磨烂得不成样子,于是哑巴索性不穿鞋了,光着脚走路。当时气温已经很高,地面也有些烫脚,但是哑巴毫不在意。

突然,哑巴迎面见到了一个人,原来是朱德总司令。哑巴之前只是远远看到过朱老总的身影,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因此显得格外激动。哑巴把水桶就地一放,在衣服上搓了搓自己的手,跑过去和朱德握手。

朱老总早就听说过“哑巴同志”的名号,他十分亲切地跟哑巴握手,然而,这时朱德的面色却突然凝重起来,目光紧紧盯着哑巴的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布满了灰尘和茧子,甚至还有大大小小的裂口,有的甚至开始微微渗血。

看到这一幕,再看哑巴见到自己如此激动,朱德的眼睛有些湿润,几乎落下泪来,他立刻下令让中央警备团的领导赶过来。负责人匆匆赶到后,朱德大发雷霆,怒斥道:“你这个领导到底是怎么当的?”看到朱德指着哑巴的脚,负责人才知道朱老总为何大动肝火,连忙认错,表示会给哑巴发新鞋新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有人觉得朱老总没必要为了一个不能作战的哑巴发火,但是朱德觉得,哑巴本就身有残疾,口不能言,再加上他工作一向认真卖力,如果不能妥善安置他的生活,岂不是让同志们寒心?

安排好一切,朱德拿过哑巴脖子上的毛巾,亲自给他擦了擦汗,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对哑巴竖起来大拇指,意思是对哑巴一直以来的工作表示肯定。哑巴得到认可,非常高兴,也冲着朱德伸出大拇指。

实际上,除了朱德以外,毛主席对哑巴同志也另眼相待。在延安,人们经常能看到毛主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问题,为了不打扰他的思路,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平时见到毛主席不要主动上前打招呼。

只有一个人可以不遵守这条规定,他就是哑巴同志。每次看到毛主席,哑巴都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活,飞奔过去,握住毛主席的手,嘴里还会发出一些大家听不懂的声音。而毛主席一般也会拍拍哑巴的肩膀作为回应。

哑巴同志在延安待了12年,他虽然从未上过战场,却默默地为部队建设和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哑巴随部队来到北京,被调到师部机关炊事班。

这时的哑巴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也不复年轻时的健壮,部队为他体检时发现他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所以为了照顾他,部队安排哑巴去大连的荣军院休养。但是哑巴不肯,自己偷偷跑回来了,无奈之下,最终组织上决定让哑巴去管理营区附近的果园。虽然这项工作比较轻松,但哑巴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把果园打理得郁郁葱葱,据说现在北京卫戍区部队还保留着这片果园。

1955年授衔时,考虑到哑巴多年来的贡献,也为了让他晚年有保障,最终哑巴被评为排级,授予少尉军衔,还被授予了“八一”勋章,享受副师职待遇离休。

哑巴年纪大了以后,身体情况每况愈下,但领导人们心里都记挂着他。1971年,周总理在病中还不忘嘱咐别人,说:“我们不能亏待了这个对国家有功的人啊!”

1983年,哑巴同志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他和其他去世的将帅一样,被安葬在八宝山,不同的是,其他人的骨灰盒上都镌刻着逝者的姓名,唯独他的骨灰盒上刻着四个字:哑巴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哑巴死后,人们发现他生前存在会计那里的工资还有7000多元,他没有亲人,最终经过领导们讨论,鉴于哑巴生前十分喜欢孩子,就把这笔钱捐给了幼儿园。

其实,部队一直没有停止帮助哑巴寻找亲人,但却没能如愿,直到哑巴去世后,这件事才终于有了结果。经过寻访确定,哑巴名叫熊世皮,是四川泸定县人,出生于1891年。

哑巴同志一生从未正式上过战场,但他所做的贡献却不比其他人少,他虽然口不能言,却始终用热情和赤诚待人。我们的军队既有在一线奋勇杀敌的战士,也有无数像哑巴同志一样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战士,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