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樊英

上个月,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少年班的复试结果出炉,四川省3名学生被录取。考进西安交大少年班就能享受“一考免三考”——免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待遇。这一消息,经过媒体的报道,再次让少年班跃入舆论的视野。

相比最初开设“少年班”的时代,社会对考取“少年班”的学生的认识,也从“天才少年”逐渐转向“正常少年”。

但普通学生为了进入名牌大学,必须经历激烈的高考竞争。而这些考上少年班等专项计划,或者通过学科竞赛保送大学的学生,免去了烦恼的高考之旅,多数中学生和家长还是会感叹一句“羡慕”“厉害”。

那么,怎么理解“少年班”、“卓越计划”、“攀登计划”、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等升学路径?什么样的孩子又适合这样的路?4月10日,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做客由成都发布、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联合推出的“我为群众办实事”2024成都升学公益服务季系列活动时,与家长们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逻辑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智发校长在直播中,首先梳理了我国少年班的历史,他表示,要从国家层面来理解少年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逻辑。

我国最早的少年班,要追溯到中科大在1978年创建的少年班。同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让很多人都在欢呼,说科学的春天来了,有的科学家就提出,能不能选拔一批智力超群的少年纳入少年班学习,按照超常授课方式教育这些学员,尽快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优质人才储备。

后来的几年,相继有13所大学陆续开设少年班。但随着报考人数的逐年减少,生源也不如最初理想,因此到了1988年,一些大学的少年班就停办了,坚持做得最好的,就是中科大西安交大少年班(东南大学少年班规模要小很多)。

为什么最近几年少年班又“热”起来了呢?

“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这个必须要有人才来支撑,所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这是解决我们国家一些“卡脖子”的工程和技术问题的基础。”龚智发校长介绍,这是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强基计划,所以这几年报考少年班的学生逐渐在增加,一些大学,包括一些中学也在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近年来,清华大学数学领军计划、清华大学丘成桐班,北京大学卓越计划也都在下探寻找“拔尖人才”的苗子,只不过和过往的“少年班”就有些差异,但都指向了选才低龄化趋势。

这么多年以来,从有关数据来看,少年班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以中科大为例,约90%以上考研成功,成为国内外教授、副教授的大有人在,有的也是世界顶级科学家。龚智发校长举了学校学生的例子。2017年,西交大少年班在四川招了4个学生,其中成外就考上2个学生,这两个学生在大学里面发展得挺好,现在博士在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曹原,是在国际顶级科研杂志《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哪一类学生可以“冲”少年班?

虽然国家对人才有迫切需求,但龚智发校长并不提倡刻意去追求“少年班”等特殊路径。无论什么成才路径,第一要身心健康。此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并且在某一个学科也比较突出。因为少年班不同于常规大学,它的选拔方式不太一样,学制也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特别是小学生、初中生要打好基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这样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类型大学的选拔,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又全面,有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相对就容易被大学选中。相反,如果是靠刷题、补课等方法,一般也考不上少年班。因为大学尤其是少年班等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而不是做题厉害的学生。”

有些大学,除了考试,还要复试、面试,其目的,就是要发现选拔那些有潜力的学生,“所以,无论学校还是家长,没有必要去加重学生的负担,为了考少年班多刷题、多补课,我非常不赞同这样的一个做法。”他建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习惯、心性、潜质等来做好孩子的发展路径。

不同学校有不同选拔侧重和标准。

比如中科大,它的考试主要是理科方面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术潜力、创新潜力这几个方面的素养,通过高考来选拔。

西安交大的选拔,分三轮,第一次初试,考察数学、文综(包括语文、历史、地理)、理综(包括物理和化学),之后是复试,要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还有心理健康、以及体能测试,比较突出全面发展。最后还有面试,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质。西安交大少年班是自主选拔,不需要参加高考。

此外,还有东南大学的吴健雄班,每一年只招15个人,也是自主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少年班”,学科竞赛也是家长们关注比较多的另一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近些年社会关注度也很高。

很多家长将学科竞赛,同“奥数”等简单挂钩,并且衍生出了非常普遍的“小学要不要学奥数”“什么时候学奥数”等广泛性问题。

“奥数本身是很好的思维锻炼方式,但是,这并不适合大多数孩子,大家都去学,甚至去大量刷题,这肯定不好。因为多数小学生的精力、能力达不到这个要求。”他提倡我们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奥数,主要去学思想、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孩子对某一个学科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去看一些书,看资料,慢慢地提出一些问题,并且试着解决一些问题,设计一些方案。这样的学生,将来进入高学段的学习,甚至要去参加奥赛或者是少年班的选拔,都是有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智发校长提了几个判断标准。

第一,肯定是特别聪明。无论是参加少年班的选拔还是奥林匹克竞赛,这是基本要求,

第二,要有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尤其是自控能力要比较强。众所周知,现在不少小孩属于放假就离不开手机,一回家就要玩手机,像这样的学生,他的自制力是不好的。

第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要比较好。此外,还要有好奇心,有挑战精神。龚智发校长解释,好奇心是创新的基础,有好奇心的学生,爱问问题。同时,不仅提出问题,自己还要设计方案去解决问题。

如果说,小学、初中主要是培养兴趣,到了高中,主要就是要培养能力,第一个能力,就是思维能力。第二个能力则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当中特别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就是学生自己要会读书,读得懂。第三个能力就是批判能力,不是说老师说的,家长讲的,书上写的就什么都接受,好的东西接,不好的东西就要摒弃。所以,另外一个能力是学生要有挑战精神。有了以上能力,学生将来才会有创新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外初2019级学生姚秉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北大2022年“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全国录取的唯一一名初三学生,时年15岁。

龚智发校长介绍,姚秉宸拿到物理书就非常兴奋,甚至废寝忘食,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题,他一直要坚持把它解决了以后才休息,非常有毅力,当然,他自己是乐在其中的。他是初三读的北大,进入大学后读的就是量子力学的英文原版著作。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立志做科学家,思想坚定,思路清晰。

通过姚秉宸的例子,龚智发校长总结,家长要观察孩子在学习上的专注和渴望程度。例如,家长在看电视、玩手机,他不受影响,自己把门关了静下心来学习。比如姚秉宸,自律性很强,作息时间这些观念很强,吃饭不拖拉,下了晚自习,自觉地去操场跑几圈。所以,姚秉宸当选了大运会火炬手,身体也很强壮,精气神都很好。龚智发校长也强调,家长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家长对学生也要有言传身教的良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