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螳螂拳兼具搏击实战性及养生保健价值的武术,更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螳螂拳素有博采众家拳术之长,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因而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流派众多的特有现象。

除下风格相差悬殊的南派周家螳螂外,传统北派螳螂就有十多个流派名称,如在螳螂拳前分别冠以梅花、太极梅花太极、梅花摔手、摔手、七星、罗汉、鸳鸯、六合、马猴、通臂、太乙、光板、八步、八极、玉环、翻车、密门、四平、猿式、长拳、少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螳螂拳与文学密不可分

这些流派有些互为别名实则一脉,有的截然有别,有的大同小异,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缕数。

梅花螳螂是螳螂拳中的重要流派,很多在螳螂拳发展史上举足轻重,耳熟能详的人物属此派,如梁学香孙元昌、姜化龙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重要的螳螂拳流派虽闻名遐迩但学界对“梅花”一名的含义解释较少,纵有提及也流于表面,角度单一,既影响后学对创拳先贤深微用心的体悟,更直接削弱了人们对梅花螳螂拳的理解与风格表达。

大可尝试从古典文学中的梅花意象、通过考据拳谱、仿生对比等多角度对梅花螳螂拳中的“梅花”含义作研究,论证梅花的多重含义,揭示梅花螂拳的命名乃我国文武哲融合的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著作一词多义,语带相关手法的广泛使用明清进入了文学的成熟时期,文字作品出现了一些前代少有的笔法,如语带相关的表述,隐含多重含义。

如《红楼梦》人名,如甄士隐、贾雨村,书中诗联“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其中的窟本意通哭,而杯子通悲。

语带相关的取名技巧不但用之于文学作品,医学著作亦可见,如明代医学著作《明医杂著》用的“明”字同时包含“高明”“著名”和朝代名三层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螳螂拳古籍可上溯至乾隆年间成书的《罗汉行功短打》,清末民初的《梅花螳螂拳要论》等,后者已明确称本门为梅花螳螂拳。

《罗汉行功短打》化用不少诗词名句,如写打他个“桃红又是一年春,不许渔郎来问津”化自谢枋得的“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写打下取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上取下之法“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出自杜甫。写扣手翻车手法“凭我一色杏花红千里,敢敌雨中春树万人家”合用了苏轼及王维诗句。

此外李白、杜牧、秦观、王实甫、黄道周等名家词句均能顺手拈来化用,这些富含文学性的笔法说明本门先贤极通文墨,“梅花”命名的多义考量具备作者知识储备条件及时代背景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意象柔弱中带有刚强

梅花螳螂拳何以用“梅花”冠名?笔者考查大量文献资料,各家对此所谈不多,纵有论及也不外乎以梅花朵朵,五瓣相连等片言只语一笔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则五瓣之花甚多,如梨花、长春花、鸡蛋花比比皆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多,有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何以历史没有梨花螳螂拳等流派名字?

梅花是“报春花”,其特立独群,引领潮流的特征历代被人们喜爱,王冕诗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便是对此的咏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阳螳螂拳》注明梅花螳螂拳为老螳螂拳,最早详及螳螂拳的古籍《罗汉行功短打》引用黄道周《榕坛问业》诗句“分明香在梅花上,看到枝头却又无”强调螳螂拳重意为主的理念。

梁学香所传的《枪棍拳谱》是螳螂拳的另一本早期专著,成书年代不晚于 1842年,书中有拳理“螳螂手,寒鸡步,梅花体”的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命名“梅花螳螂”既彰显了两者拳理上的契合,又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寄望老螳螂开创螳螂拳繁荣的良好寓意。

梅花螳螂拳与“长存之道”

梅花是长寿树种,寿命可达千年!宋徽宗《腊梅山禽图》中腊梅斜出,上宿白头翁两只互相依偎,左下角瘦金体题“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姿,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梅花也有五福长寿之意,螳螂拳最早的古籍便有养生延寿的追求,比如《罗汉行功短打》云“养气之道,莫胜于十八罗汉功与所谓短打者,诚能练气归神,练神归气,直养无害,塞天地而撼鬼神则为圣为神延寿却疾”。

螳螂拳对内功养生的重视还反映在梁学香《内功谱》、宋子德《螳螂拳谱》上,后者有使用“提举推拉,揪按抓坠”养生的歌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曰“内练八字壮先天,五脏六腑得安然,五官百骸同运到,五劳七伤不来潮,气血流通周身转,万病之中皆去焉若能终身无空断,祛病延年不虚传”。

梅花不同于牡丹等花卉,不爱丰腴厚重而反以清瘦脱俗为美。唐代杜牧写梅花“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黄裳写梅花“凝住雪花都不下,槎牙枝上放轻盈”。明代吴从先写梅花“瘦到梅花应有骨,幽同明月且留痕”。

元代王冕更把梅花比喻为轻盈的仙子“仙子步轻盈,泠泠玉佩声,罗浮烟水远,诗梦不胜情。”梅花轻盈的姿态与梅花螳螂拳步身法有相通之处。

宋子德《拳谱》形容螳螂拳“形如蜻蜓点水,犹如蝴蝶穿花”又带灵猴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螳螂拳早期不少拳师都有习猴拳的习惯,如宋子德、霍耀池。霍耀池早年更有“代猴王”的美誉。轻灵清瘦的动物为猴,而以植物类之则梅花为美。

螳螂拳刚猛却可以柔克刚

王开文教授在《螳螂拳》一书中认为“梅花五福又可暗喻螳螂拳手法上下左右中五路进出,机灵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汉行功短打》有“上下左右加螳螂”一说,提出了“打下取上,取上捎下,取左防右,打右防左”的理论。

我们认为螳螂拳不强调中线理论,在保留中线的同时更多论及侧击,如鲍光英《梅花螳螂拳要论》认为“克敌之手正则易躲,偏则难防”,多取侧面而不从正面攻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螳螂拳“门论”认为在敌之外门攻敌有用二手敌一手之妙,而里门又有招之即架之妙,总体言螳螂拳具有方向灵活多变,分情况选择攻击角度的特点。

梅花绞丝手是梅花螳螂拳独创手法,它从双手四环绞丝的8字形进一步发展为十着二十八手的双手梅花嵌套形,单手绞丝则为五瓣梅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钩掳探挂,穿插带拎等手悉在其中,攻守兼备,奇正相生,人之胸腹在五瓣中心,五环重叠缠绕使前胸中腹不护而自护。

五环相互之间各成绞丝,随时发出连环摔打、插打、冲打、劈打、摘打,缠抖手法亦在其中,即缠即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绞丝手既可护已又可克敌,《秘传螳螂拳剑单双梅花绞丝图谱》序云“此梅花绞丝手法,不知者以为花法,其实非花法也。”

花法者只图观瞻,不切实用。梅花绞丝处处都能实用,手手都是克敌致用之手,精习之不只可御一人且可敌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绞丝手蕴含朴实无华之美宛如古诗中的梅花“若论君颜色,琼瑶未足珍”“有艳皆归朴,无妖可媚人”

拳中透出梅花姿

梅花树作为枝壮花多的树种,以梅花朵朵为美。王冕有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武术大辞典》“梅花螳螂拳”条目云“因其出手都是三五手连在一起,恰似五朵梅花故名”。

《罗汉行功短打》的“当中行手三十二门连拳歌诀”首论招式连发,鲍光英《秘传阴阳交合五点梅花图谱》继承发展以阴阳交合五点梅花手法以五手为一式,八式为一段,四段为一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阴阳交错,攻守相成,或阴起而阳收,或先攻而后守,循环无端。其序云“天下之大,能人甚多,拳法有三千六百门岂能尽人而以一手胜之耶?唯熟识五点梅花之法,进可以制胜,退亦能自保,此万全之计也。

斯术乃本门手法精华,虑其日久失传故著为图谱”梅花螳螂拳甚重一手制胜之法,如摔手、劈掌、锁喉、撩阴、封耳、撞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一手制胜并非孤手,《梅花螳螂要论》论摔手云“摔手虽为单手,然非孤手,未发之先有其他手法以辅之,既发之后需急变其他手法以接之。”可见梅不赏孤花与梅花螳螂不打孤手的拳理是契合的。

本门所传歌诀“烛影摇红闪电手,连环妙着是梅花”一句坐实梅花有连环妙着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螳螂拳虽然看似无比刚猛迅捷,但实际上也充盈着柔和的力量,一拳一脚就像东方形意画一样优美。

我们的传统武术从来都不是争雄斗狠的生硬武力,中华武术当中有着文学和文化魅力,这是专属我们华夏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