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农民周正龙声称在秦岭一带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照片,虽然被证实为一场荒唐闹剧,但历史上的秦岭地区的确是华南虎最重要的分布地。明清时期的陕西虎患肆虐一时,食人事件层出不穷,老虎专门潜伏在栈道上偷袭人类,且多集中于陕南一带。虎患为何只在陕南爆发,陕北为何相安无事?而在没有现代火器的加持下,人类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消除虎患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地区虎患猖獗的原因

其一:两次战乱引发了虎患的爆发

自秦汉至元明时期,陕西地区的虎迹虫影不绝于书,得益于生态环境的良好,人与虎大多处于互不侵犯的状态,老虎伤人的事件只是偶尔发生,但随着一场变革的来临,二者间的界限将正式被打破。

明清交替之际,各地战事频繁,位于西北的陕西更是成为满清与李自成的重点作战区域。为了彻底击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清军决定兵分两路攻打陕西,一路由吴三桂率兵向陕北榆林进军,另一路则由多铎领兵从陕南潼关攻入,二人一北一南相互作乱,几乎将战火燃遍了陕西全境。

旷日持久的战乱本就使得人口不断减少,多铎吴三桂还任由部将烧杀抢掠,甚至在部分地区进行屠城,这就引发了瘟疫与饥荒的集中爆发,百姓流离失所、伤忙惨重。

好不容易等到清朝统一北方,恢复了基本的生产秩序,吴三桂又阴谋发动了三藩之乱,致使上百万陕西民众惨死于战火之中。

据资料统计,明末清初陕西地区的人口下降了50%。随着死亡人数的日益上涨,境内人烟凋敝,虎群的数量有时竟比人群还多,老虎噬人的现象比比皆是,正如清代初年的安康地方志记载:

魑魅虎豹白昼群起,童妇半饱虎腹。《兴安州志》《安康历史名人录》

老虎作为一种独居生物,通常不会出现成群结队的现象,更何况是在白日集体觅食,并将人类视作捕猎目标。如此反常的生物行为指向了一个事实,虎患已正式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当地民众深受老虎之害时,乾隆末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直接将虎患推向了高潮,随着清政府在陕西的剿匪叛乱,再一次造成了地方人口的极剧减少,使得多地 “并无名村巨镇,亦无平力旷野”。为了恢复生产秩序,清政府招徕川楚流民进入陕南开垦土地,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移民浪潮。

数百万的移民蜂拥而至,致使当地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人与虎从被动接触转为正面抵抗。老虎具有很强的区占性,保卫自己的领域极其认真,一旦发现其它动物擅自侵入,必将与之拼死搏斗。

其二:老虎埋伏于关口啃食行人

陕西地区的虎患之所以如此猖獗,不单因为民众死伤惨重,更重要的是老虎似乎掌握了一定规律,长期于人类的必经之路埋伏偷袭,且范围仅限于陕南地区。

老虎为何只在陕南地区攻击人类?这与陕西独特的地势密不可分。陕西被北山与秦岭横空截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东平原,南部则是秦巴山区。位居南部的秦岭山脉横贯陕西省东西,不仅是南北方自然地理的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秦岭山脉的海拔平均在1500至2000米之间,其中最高峰为太白山,海拔达到3771.2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中、安康、商洛是虎患的主要爆发地

连绵不绝且高耸入云的秦巴山脉,不仅阻挡了华南虎的北迁之路,同时又将川楚移民局限在这群山叠嶂之中。由此一来,数百万移民与上千只华南虎正面相遇,注定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

人与虎的一般性冲突,共有以下三类情况:一是人类上山从事采樵,被潜伏在暗处的老虎袭击吞噬;二是商旅路经大巴山、秦岭一带的商道时,遇到虎群围猎捕食;三是人们下山购买食盐、针线等生活必需品时,老虎于下山栈道上跳出噬人。

秦岭虎为害,群虎潜伏于暗道,肆意啃食行人,山民、樵夫、商贾多为所害。《陕西府县志》

不论是以上哪类情况都明确的指向了一点,人与虎的生活领域已高度重合,二者间的冲突急剧增多,势必有一方将被消灭殆尽。作为地球上最富智慧的生物,人类自然不会束手待毙,等待老虎的将是天罗地网般的打击。

陕西虎患消失的原因

其一:官民合力捕虎

在历经了多次战乱的洗劫后,陕南地区的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虎患更是严重威胁着民众的人身安全。为了重建生产秩序,保护一方平安,清政府俨然将消除虎患作为一项重要的执政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汉中东部的西乡县是虎患爆发频率最高的一个区域,当地知县甚至调派军队上山打虎,但老虎明显感知到了军队的到来,暂时避其锋芒,使得这次捕虎行动一无所获。

在吸取教训后,西乡县知县认为若要消除虎患,必须联合专业人士,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捕虎行动。于是知县王穆悬重赏招募捕虎将,仅三年之内便消灭了64只老虎。

县重赏募善捕虎者数十人,抉弓矢入林莽,探虎出入必由之径,置毒于矢,伏机于路,虎触机矢即发,立毙,得一虎辄以百银数金赏,捕者癸已至乙未射虎六十有四;亦有中而不死,又有带矛毙于穷岩绝谷者,不知凡几。于是商通于途,民歌于野,四境宁谧,宵行无碍,远迩称乐土焉。《西乡县志》

由此可见,西乡县的打虎活动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打击力度,首先,它具有极其诱人的奖励措施,凡是击毙一虎,就会得到一百纹银的物质报酬;其次,捕虎将猎杀老虎的经验十分丰富,其擅长在老虎必经之路放置机关陷阱,陷阱中安插涂有剧毒的箭矢,老虎一旦不慎触发机关,便会立即死于毒箭之下;最后,倘若遇到侥幸不死的老虎,便以随身携带长矛来完成补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缜密高效的打虎行动,促使境内老虎数量日益减少,各地州县眼见此景,纷纷遣人来到西乡学习捕虎技巧。此外,为了乘胜追击彻底清除虎患,地方官员以身作则亲自教民防范之法,并且配备相当先进的工具— 短枪火药。

官民极力配合,遏制住了虎患的恶性发展,这从虎骨数量的减少便可窥知一二。康雍年间,地方市集沿街叫卖虎皮、虎骨,购买者甚多,但自乾嘉年间以后,城镇居民“尝欲购虎骨,迟之不获”,这从侧面说明人类的猎杀已使老虎近于绝迹。

其二:客民对于陕南山区的开发

明清两代的战乱致使陕南地区的人口骤减,统治者采用移民垦荒的方式调节人力缺额,恰逢重庆、湖北等地的流民因逃避战乱赋税而向北迁移,促使陕南成为移民集中地,进而掀起了山地开发高潮,华南虎便是在这一过程中走向灭亡。

秦岭是移民集中地

数百万移民蜂拥而至,且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山地较多的州县从事伐木、烧炭、木厢制作、造纸等生产活动,这些手工业生产无一不以原木作为主要材料。

为了维持生计,同时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客民沿着平川荒地—低山丘陵—高山沟壑的路线层层推进,一路上大肆砍伐林木、破坏植被,如此掠夺式的开发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正如道光年间的地方志所记载:

数十年来客民伐之,今已荡然,惟太白河、菜子岭、光化山尚有老林。《留坝厅志》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除了要有充足的食物与水源供其享用,还需拥有茂密的灌木丛供其遮挡,三者缺一不可。但随着客民开发区域的逐渐拓展,各地森林资源毁坏加剧,致使许多食草动物丧失了生存环境。

由于自然系统中的生物链受到人为干扰,老虎在失去理想栖息地的前提下,又断绝了最重要的食物供应,只能节节败退。

乾嘉以后,客民日多,随地垦种,虎难藏身,不过偶一见之矣。《镇安县乡土志》

商洛镇安县曾是陕南虎患最为猖獗的地区,康雍年间曾有数百人命丧虎口,该地华南虎的消失匿迹宣告着虎患的彻底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论:

近年来,得益于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秦岭地区的野猪数量连年上升,当地村民所种庄稼经常被糟蹋,最严重时甚至出现颗粒无收,而这一切都与华南虎的野外灭绝密不可分。倘若华南虎还在陕南有大量分布,当地生物链便会始终维持正常,野猪又怎会肆意下山闯入农田?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即便历史上的陕西虎患猖獗一时,但如若不是人类为了扩大经济利益,不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又怎会酿成人虎相争的惨剧。古时的人类为了维护生命的安全,不惜与动物为敌,不断伤害动物;现如今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的任何一项生命,与动物为友,不仅是对自然的保护,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