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恩俊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联合国中文纪念日。

谷雨一名的来历,据记载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有关。《淮南子》中有“古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仓颉造字,堪称人文始祖。黄帝念及他功德盖世,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天帝感念仓颉造字之功,托梦问曰:“仓颉,你想要啥?”仓颉梦中答曰:“我想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果真下了一场黄澄澄的谷子雨。人们从此把这天叫作“谷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个节气。自2010年开始,谷雨又多了一个身份:“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

“天雨粟”,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在农人眼里,谷和雨就像谷雨的名字一样,是紧密相连的,那清亮亮、甜滋滋的雨落下来,就像金谷子银黍子落在渴望的大地上。雨滋润万物,谷滋养生灵。谷雨,是和农人最亲近的一个节气,两个象形字站在一起,那是农人心中的神,那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那是相互依存的默契。

从字义上讲,“谷”和“雨”也是紧密相连的。现代汉语字典里的“谷”,和繁体的“穀”原本是不一样的两个字。甲骨文的“谷”,上边是两个重叠的八字,下边是口形,上部是水流的样子,下部像水的出口处,表示水流半隐半现地从山口流出,繁体的“穀”,意指稻谷,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作为农作物的“穀”,产于河谷地带,因此古人多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汉字简化时合并为一个字,“谷”也就有了川水和五谷双重含义。“谷”和“雨”组成“谷雨”节气,智慧地包含了这个节气的特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雨,“谷得雨而生”,是播种五谷的季节。谷雨,这两个字生动形象,不仅与字神有关,音韵也美,喊起来更亲切。所以,不仅自然界亲近谷雨,不时送来谷粒子一样的喜雨,就连鸟儿也似乎理解“谷雨”这两个字的含义:“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宋·陆游)。布谷,是和谷雨最亲近的一只鸟。它的歌声也像清亮亮的雨点,敲打着农人的心鼓:“春暮即啼,夜啼达旦……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明·李时珍)。布谷鸟那一声接一声的鸣叫,多么急促:“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清·姚鼐《山行》)。所以,忙农事的身影,在布谷声里挥汗如雨,应了谷雨的节拍,处处呈现繁忙景象,就连小牛犊也都上阵参耕:“小鸟啼烟催布谷,老牛牵犊学春耕”(唐·杜牧《春日郊行》)。那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翁卷《乡村四月》)。

谷雨正是牡丹花期,因而牡丹又有谷雨花的俗名。古诗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国民间自古就有“谷雨三朝赏牡丹”的习俗。尤其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四川彭州等地,每年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人们徜徉在花海中,感受着春天的美好气息。

“谷雨”,和这两个字的神韵相连的,不仅仅是布谷和雨点合奏的催种声,也不仅仅是谷雨洗亮的谷雨花姿,还有谷雨茶滋润谷雨的神韵:“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谷雨是采制春茶的时段,泡一杯谷雨春,品尝对春天的那份眷恋,希望春意无限,岁月静好。谷雨也是香椿上市的时候,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的一些地区,谷雨有吃香饼即香椿芽做的谷雨饼的习俗,不仅醇香爽口,别具风味,且椿与春同音,细嚼慢品,希望留住春天。

(本文作者为诗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