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在我国985高校中名列前茅,它的前身是清末时期创立的京师大学堂。鲜为人知的是,在京师大学堂的首次开学典礼上,光绪帝曾进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清朝末年,为了改变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局面,一些有识之士上书朝廷,要求进行变法,光绪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1898年颁布诏书,正式宣布开始变法。

此次变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创建了京师大学堂,这是我国近代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院校。光绪帝对于京师大学堂相当重视,不仅亲手为其题写了校名,还亲率大臣参加了首届开学典礼。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开学典礼结束后,光绪帝并没有立即离开,他命人将学生们召集起来,发表了一番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光绪帝命令所有学生坐下。随即,光绪帝说道:“学堂是研究学问的地方,有句古话,叫做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大家坐着讨论。”

作为一个皇帝,光绪帝从小接触的“道”是治国和为君之道,但他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应该是振兴之道。言外之意是,想要真正使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改变思想,抛弃那些腐朽的东西。

紧接着,光绪帝提到了一个叫王长益的学子,这个学子曾多次赴京参加科举,却多次名落孙山。后来,王长益听说京师大学堂招收学生,并提供生活津贴,这对于家境贫寒的他而言,无疑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于是便报了名。但是很多学子却不理解王长益的行为,在这些人看来,考科举才是正途,因此便对王长益百般嘲讽。

王长益难以忍受这样的侮辱,竟然寻了短见。光绪帝认为,那些嘲讽王长益的人十分的虚伪,他们熟读圣人书,每日将礼义廉耻、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但做出的行为与之大相径庭。

他们只重视自己的名节,却忽略了实际情况。还有很多人报考京师大学堂,表面上是为了国家,实际上也是为了能在毕业后获得一官半职,这同样也是虚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破除虚伪,就必须抛开四书五经,只有抛弃这套虚伪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明白大道。

此刻,光绪帝坐在讲台上,目光炯炯,台下的学子则聚精会神的聆听着这位皇帝的教诲。紧接着,光绪帝又讲述了自己对振兴之道的理解和对教育的独到见解。他强调,"吾国欲强,必先开民智,以科学为利器,方能破旧立新"。他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尤其是自然科学,认为这是提升国家实力的关键。

光绪帝的每句话都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学子的心田。学子们聆听着光绪帝对国家未来的设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看到了一个不再受列强欺凌,充满活力与进步的中国。

光绪帝的演讲还谈到了当时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他批评传统的科举制度,提倡以实用知识和技术为主导的教育,这在当时无疑是一次观念的革新。学子们深感震撼,他们意识到,只有掌握现代知识,才能真正改变国家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讲结束后,光绪帝望着下面的上千名学子,真诚的说道:“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以国家为己任,发奋图强,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光绪帝的激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演讲使学子们热血沸腾,这不仅仅是一场演讲,更是一份对国家未来的责任和承诺。

光绪帝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对学子们寄予的厚望,使学子们感到,他们的学习不再只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更是为了国家的振兴。他们明白,每一个青年都有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力量。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历史,光绪帝的演讲依然激荡人心。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京师大学堂却最终得以保留,光绪帝的理念也最终在北大传承下去,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学子追求知识、热爱祖国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