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的一天,毛泽东骑上傅柏翠赠送的坐骑,却被掀翻在水塘里,待傅柏翠把湿淋淋的毛泽东从水塘里拉出来时,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1929年5月,红军进入龙岩时,当地客家百姓涌上街头,想看看传说中的“朱、毛”是什么样子,结果,他们看到的是一支衣衫褴褛但斗志昂扬的军队,这支队伍当时只有一匹马,那匹马上驮着的却是个得了疟疾的小兵,而牵马的马夫则是军长朱德。

从1929年3月至1934年10月,红旗一直在闽西的红土地上飘扬,闽西根据地存在了5年,它是除陕甘宁外,共产党经营时间最长的红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军能够迅速地占领闽西并站住脚跟,除了后来广为人知的闽西共产党人张鼎丞、邓子恢的呼应外,与又一位当地“父老”的帮助最有关系,这个人叫作傅柏翠。

傅柏翠,1896年9月出生,小毛泽东三岁,是上杭蛟洋镇一个大财主的儿子,1914年傅柏翠赴日本留学,1917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而那个时候的毛泽东,正在湖南一师苦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留日期间,傅柏翠参加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回国后,傅柏翠成为福建第一个开业律师,他劝说父亲把田地分给农民,并替穷苦人打官司,与官府衙门相对抗。在故乡上杭乃至整个闽西,傅柏翠一时颂声四起。

由于军阀混战,为保卫乡里,傅柏翠号召组织成立了一千多人的农民自卫团。军阀恨他、怕他,称他为“学生皇帝”,而老百姓敬他、爱他,称他为“闽西百姓的王”。

年轻的傅柏翠被闽西百姓视为“父老”,而他组织的农民自卫团,则是一支闽西子弟兵。

大革命期间,傅柏翠在上杭国民党党部工作,那个时候,他就提出要求加入共产党,但因为是大财主出身,他的入党申请被拒绝。1927年大革命失败,傅柏翠再次向福建特委书记罗明提出入党申请,这一次,他的申请被批准了。

像彭湃一样,傅柏翠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阶级。1927年8月,在共产党到处被屠杀的关头,傅柏翠毅然加入共产党,他参加革命,出于毫无功利的目的,出自纯粹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9月,傅柏翠率部队迎接南昌起义的残部入闽,因此结识了周恩来和陈毅。1928年6月,傅柏翠发动上杭农民暴动,参与创立红七军。1929年3月,他再次张开怀抱,迎接井冈山下来的毛泽东和走投无路的红四军进入自己的闽西故乡。

傅柏翠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都有极为精深的了解,而当时的毛泽东被张国焘说成是混在土匪和草寇堆里的羽扇纶巾的文人,能够在闽西这种地方遇到博古通今的傅柏翠,毛泽东自然大喜过望,他们立即互相引之为至交和知音,从此,擅长词赋的毛泽东与傅柏翠经常在一起互相唱和,谈古论今。

虽然傅柏翠小毛泽东三岁,但毛泽东却一直尊称他为“闽西傅先生”,且终生没有改口。

傅柏翠极为钦佩毛泽东,初到闽西的红军连统一的军装也没有,而面目清瘦的毛泽东竟是穿着一身蓑衣来见傅柏翠的,于是,傅柏翠立即将自己的坐骑赠送给毛泽东。可惜那匹宝马认生,一下子就把毛泽东掀翻在水塘里,而当傅柏翠把湿淋淋的毛泽东从水塘里拉出来时,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一握就是终生的友谊。

进入闽西,红军方才第一次穿上了自己的军装,而且是每人两套,官兵一致。而遇到了傅柏翠,毛泽东则找到了无所不谈的知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像刘邦当年入咸阳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一样,入闽之初,毛泽东、傅柏翠二人,互相酬唱。

在闽西,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改编为纵队,第一纵队司令林彪,第三纵队司令伍中豪,而第四纵队司令则是傅柏翠。

1930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离开闽西进军赣南,而傅柏翠则留守闽西。毛泽东带走的是闽西子弟兵,在行军途中,毛泽东想起了傅柏翠,他写下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原词起首二句原本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无柏翠。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毛泽东后来说,这首词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而他当时的坐骑,正是傅柏翠赠送的那匹宝马。

毛泽东被排挤离开中央领导核心后,由于多种原因,傅伯翠于1930年12月被开除党籍。

那个时候,毛泽东结交的是“绿林”、“侠客”和“父老”,而在这些人背后,站起来的则是成千上万的子弟兵。

1950年,福建省委考虑到傅柏翠在日本留学东京政法大学,而且主修法律,就委任其担任了福建省法院院长一职。

1986年,已经90岁的傅柏翠再次申请入党并被批准。他说:“通向中国革命胜利所要翻越的山,它有许多可走的路……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所选择的是一条最近、最成功的路。”1993年1月,傅伯翠在福州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