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年底,孙中山北京衣冠冢守灵人,意外发现自己居然多了一笔工资。

在了解情况后,这位守灵人眼睛湿润了:“谢谢周总理,谢谢。”

也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在南京的中山陵,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北京香山碧云寺,还有一座孙中山的衣冠冢,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二十年未发饷的情况下,一位守灵人仍然忠诚地守卫着孙中山陵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孙中山的救命恩人

这位忠诚的守灵人叫谭惠全。

1892年,武艺不凡的谭惠全,毅然决定跟随孙中山参与到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当中。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后,谭惠全成为最早的一批的会员,因为武艺高强,谭惠全成为孙中山的卫队长。

1922年6月,拥兵几万人的陈炯明秘密发动叛变。

在关键时刻,谭惠全带着几个卫士力劝孙中山马上撤离总统府。

之后,谭惠全等人将孙中山化妆成医生,悄悄离开了总统府,此时,叛军已经在总统府附近布置了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路上,叛军士兵几乎是每个人都要严密搜查,得益于孙中山医生的装扮,叛军士兵并没有太过注意。等孙中山一行人逃到中山舰时,总统府已经被陈炯明下令攻击了。

为表彰谭惠全等卫士的忠诚和勇敢,孙中山不但特别制作勋章奖励谭惠全等人,还给每个卫士每月发放60块大洋恩饷,这堪称是一笔巨款,要知道,毛主席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一个月工资也不到十块大洋。

二、卫士忠诚保护孙中山遗体

1924年10月,大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平,掌控了直系军阀政权,不久,在张作霖的邀请下,孙中山来到北平和张作霖等军阀商议国事。事实上,此时的孙中山,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只可惜,孙中山带着忧国忧民之心而来,张作霖这些军阀却完全不认同孙中山先生的政治主张,譬如说,对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的主张,这些军阀就不认同,张作霖甚至还杀害了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病在北平去世,按照孙中山本人的遗愿,他是希望去世后,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的,可是由于国民党和军阀们处于战争状态,一时半会,孙中山遗体根本没法运回南京安葬。于是,谭惠全等卫士们,只得将孙中山遗体暂时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

随着北伐军节节胜利,张作霖部队越来越仇视北伐军,1926年4月,一队奉军士兵出现在碧云寺附近,意图对孙中山遗体不敬。

在这个时刻,谭惠全等一部分卫士,坚定得保护着孙中山遗体,正是他们,赶走了这队奉军。

然而,这件事平息不久,军阀张宗昌向张作霖提到,北伐军之所以节节胜利,是因为孙中山灵柩存放处风水太好,只要毁了孙中山遗体,奉军定能大败北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闻这件事后,谭惠全愤怒无比,经过深思熟虑,谭惠全找到了对孙中山一直很敬佩的张学良。

张学良虽然阻止了张宗昌,可是长期下去,孙中山遗体必定会遭遇不测,为此,张学良建议南京方面早日移灵。

遗憾的是,双方正处于战争状态,移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经过商议,谭惠全和其他卫士们,将孙中山遗体转移到了碧云寺附近一个隐秘山洞里,半年多后,在局势稳定后,孙中山遗体才被重新转移回碧云寺。

1929年,孙中山遗体被运送回南京安葬在中山陵,不过,在北平碧云寺,南京政府还搞了一个衣冠冢。原孙中山卫士马湘担任中山陵警卫处负责人,谭惠全则负责北平衣冠冢警卫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周总理给守灵卫士补发工资

1937年,北平被日军攻陷后,面对日军的大炮和刺刀,谭惠全无所畏惧地和日军“作斗争”。南京沦陷后,80名中山陵守灵卫士没有一人逃跑,也许是考虑到孙中山巨大影响力,日军最终没有杀害谭惠全等卫士。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用种种理由,停了守灵卫士的恩饷,中山陵守灵卫士如此,北平的守灵卫士更不用说了。几年后,守灵卫士一个个离开,南京中山陵只有范良等几个人坚持守卫,北平更是只有谭惠全一人守灵。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南京中山陵,时任上海市长,主持华东军区工作的陈毅,派了一队士兵参与中山陵守灵。

对于北平孙中山衣冠冢,我党则将之保护了起来,对于忠诚的谭惠全,则给予了一份园林部门的工作。这为谭惠全一家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11月12日,时逢孙中山九十周年诞辰,周总理亲自来到香山碧云寺祭拜缅怀这位革命先驱。

在祭拜时,周总理注意到了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人,这位老人一直注视着他,看到周总理对孙中山衣冠冢鞠躬,这位老人居然还掉下了眼泪。

于是,周总理和这位老人攀谈了起来,当得知这位老人就是谭惠全时,周总理顿时肃然起敬得握紧谭惠全老人的手说道:“你好,谭惠全同志。老人家对孙中山的忠诚,着实让人钦佩啊!”

经过一番交谈,周总理得知谭惠全从抗战爆发后,近20年来没有领到一分钱恩饷。

周总理突然说道:“老人家,当年国民政府给你多少钱恩饷呢?”

谭惠全说道:“一个月60块大洋。”

让谭惠全感动无比的是,国民政府断了他20年恩饷,周总理在了解情况后心中暗自作出安排,在半个月后,开始补发他每个月60元恩饷,这笔钱一直发到了谭惠全1961年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周总理补发谭惠全恩饷这件事可以看到,周总理是一个有着远大格局的领袖,他没有忘记谭惠全等卫士的历史功劳,他更没有忘记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正是因为我党有着如此有远大格局的领导人,我党才能从弱小一步步打败腐朽的国民党,进而一举建立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