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革命“圣地”,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很少有人知道,在1947年,蒋介石曾经亲自来过延安,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延安之旅。蒋介石本是抱着炫耀的心态来到延安,却看到了令他震撼的一幕,心绪不宁,没待多久就离开了。这次延安之行就像蒋介石的梦魇一样,提前预见到了他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日本投降之前,蒋介石就有了发动“内战”的想法,他这样的心胸,不可能容得下毛主席和我党的存在,因此在“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就暴露了真面目,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解放战争就此爆发。

蒋介石视我党为眼中钉,所以他很快就对延安发动了攻击。蒋介石认为,延安是我党的“大本营”,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果国民党攻占了延安,既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能极大地打击我党。

1947年,蒋介石一声令下,国民党35个旅、近25万兵力一齐对延安发动了袭击,主力部队是胡宗南带领的15个旅,来势汹汹。当时陕北地区的解放军只有3万人,如果硬碰硬必定是一场恶战,我方将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影响后续战略布局。危急时刻,毛主席当机立断,宣布暂时放弃延安,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延安就是那个“诱饵”。

在撤离之前,毛主席特意叮嘱彭德怀和王震,一定要把屋子和院子都打扫干净。毛主席此举说明了两点:第一,我党是从容撤退的,并不是临阵脱逃、狼狈撤军;第二,打扫干净屋子,说明我党还会回来,国民党不要觉得自己取胜了。

因此,当胡宗南率兵赶到延安附近时,我党已经全部撤离完毕,只留给国军一座“空城”。

不放一枪占领了延安,但是胡宗南却高兴不起来,他觉得毛主席不可能是胆小之辈,因此心里总感觉不安;另外,我党撤得干干净净,根本没和胡宗南交手,这让胡宗南怎么去和蒋介石“邀功”呢?

更让胡宗南气得吐血的是,毛主席在卧室里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毛主席故意留下“空城”,耍了胡宗南一次,让他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胡宗南看到字条后,十分恼怒,同时又觉得自己完全被毛主席看穿,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3月,胡宗南在延安宝塔山下对官兵训话

1947年3月19日,蒋介石收到胡宗南发来的电报,内容是:“我军经7昼夜的激战,第1旅于19日晨占领延安,是役俘虏敌5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正在清查中。”

可以看到,胡宗南为了掩盖自己扑了个空的事实,故意夸大了自己的功绩。明明是一枪未放,非要说是激战七个昼夜。胡宗南只想着邀功,吹牛吹过了头,结果蒋介石看到电报后,心花怒放,十分高兴,立刻下令要大力宣传这场胜仗,甚至还邀请中外记者前去延安参观。

远在延安的胡宗南得知此事后立刻慌了神,记者要是来了,自己吹的牛不就被戳穿了么,这让蒋介石怎么想?撒一个谎,就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为了圆谎,胡宗南抓来很多普通百姓,让他们穿上军装,谎称他们是解放军俘虏。另外,胡宗南还找人搜集来一批“三八大盖”,假装是从我军那里缴获来的战利品。更可笑的是,这些东西数量太少,和他自己吹牛在电报里说的“缴获武器弹药无数”显然对不上,于是记者每参观完一处,胡宗南就派人偷偷把战利品运到下一个地方,简直是掩耳盗铃。

胡宗南连蒙带骗,总算把记者糊弄过去了,他还没等松口气,就得知蒋介石也要来延安。

原来,蒋介石之前从未来过延安,而这次胡宗南所谓的“胜利”让蒋介石十分自豪,意气风发,他似乎已经看到自己不久后即将“称王”的景象,于是蒋介石决定亲自来延安看一看,尤其是要去看看“宿敌”毛主席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在心理上让蒋介石感觉十分畅快。

接到命令后,胡宗南立刻忙活起来,他知道蒋介石一向排场大,延安物质条件落后,他怕蒋介石怪罪,于是特意出动飞机在西安和延安多次来回,大肆采购马桶、澡盆、钢丝床、沙发、洋瓷脸盆等生活用品,胡宗南还让人买回大量珍贵食材,甚至还不忘买吃西餐的餐具和厨师,可以说把蒋介石的衣食住行全都考虑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7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来到延安。据说,蒋介石刚下飞机,对胡宗南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能确保这个飞机场的安全么?”可见蒋介石其实还是不放心,总觉得我党有埋伏。胡宗南却没察觉到蒋介石的小心思,他拍着胸脯说道:“报告委座,48小时内确保安全无虞。”一句话把蒋介石噎得不上不下,蒋介石此时心里有些疑惑,觉得不对劲:要是解放军真的被胡宗南打得落花流水,胡宗南怎么还会说这种话呢?只不过碍于在场人多,蒋介石暂时压下了心中的疑问。

尽管胡宗南已经尽最大努力为蒋介石安排食宿,让他下榻在当地条件最好的边区外交宾馆,家具全都换成了高档货,但总体条件肯定还是不能和蒋介石的府邸相比,蒋介石虽然颇有微词,但想着延安环境恶劣,能做到这样就算不错了,暂时忍忍吧。蒋介石哪里知道,这让他有些不满的条件,也是胡宗南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是原来的环境,恐怕蒋介石坐也坐不下去。

第二天一早,蒋介石来到延安里,他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枣园”。

枣园又名“延园”,别被名字误导了,这里面可没有枣树,而是分布着几处院落,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任弼时等都在这里居住。蒋介石早就听说过“枣园”,对此十分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枣园,蒋介石终于看到了毛主席住过的窑洞。虽然是一党领袖,但是毛主席的窑洞看起来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和当地百姓的窑洞一模一样,门窗都是旧木头做成的,连漆都没上,窑洞内墙皮剥落得斑斑驳驳,屋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只有一张坑坑洼洼的桌子和木床。

蒋介石十分震惊,他和毛主席敌对多年,知道毛不是爱好奢侈的人,但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毛主席的住所竟然如此简陋,国民党随便一个士兵的住所恐怕都比这儿要豪华数倍。而毛主席就是在这“陋室”中生活了十几年,指挥战斗、挥斥方遒。这一切,都是之前蒋介石完全无法想象的。

走出窑洞,蒋介石注意到院子里还放着一架有些破旧的纺车,他有些疑惑:这种东西怎么会出现在一党领袖的院子里?胡宗南回答道:“由于我大军围困,延安物资匮乏,据说这是毛匪亲自纺纱用的。”

蒋介石伸出手,试着去摇了一下纺车,只听“吱呀”一声,纺车上的线断了。蒋介石站起身,摇了摇头,快步走出了院子。

胡宗南又说,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总理、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蒋介石大体扫了一眼,发现这些窑洞和毛主席的窑洞外观一致,看起来都是灰扑扑的破旧样子,估计屋里的模样也差不多,于是他绕开了这里,并没有再进去瞧一瞧。

结束视察后,蒋介石回到宾馆,想着刚才看到的一切,这时他再看到胡宗南给自己准备的精美家具,顿时心绪难平。他无法想象,在这样简陋甚至恶劣的环境里,毛主席究竟是如何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指挥解放军和国军对抗;又是如何在坑坑洼洼的桌子上,借着油灯微弱的光亮,写下一篇篇犀利的文章;周恩来、刘思齐、任弼时等人以及千千万万的解放军,又是为何甘愿跟着毛主席吃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想不明白,但他确实被深深震撼到了,以至于无法继续待在延安。当天下午,蒋介石就乘飞机离开了这里,此生再也没有踏入延安。

正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明白,才注定了他最后的失败结局。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坐拥400多万大军,而我党兵力几乎只有国军的三分之一,兵力悬殊很大,而且国民党还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弹药补给。但就是在这样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党最终还是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除了军事方面的原因外,更多的还是我党始终不忘初心,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百姓受罪。正因如此,我党才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这个道理,我想后来蒋介石也明白,只不过他明白的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