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工位搬进青山绿水间 “数字游民”在上一种很新的班

移动互联时代,有不少青年人开始选择告别传统工位,来到青山绿水、广阔乡间,或远程工作,或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他们致力于打破职业和地理区域的边界,又被称为“数字游民”。简单、自由、旅居是他们的“标签”。数字游民们的生活与工作究竟怎么样?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探访。

上午10点,当城市里的上班族忙得不可开交时,浙江安吉山野里的“数字游民”们却用另一种节奏,打开一天的工作。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数字游民”公社成员 陈丽莉:在城市里面大家可能就朝九晚五,但是在这里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周边转一下吃个午饭,开始一天下午的工作。晚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数字游民”公社成员 罗超:数字游民社区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年轻人可以一起交流,搭建一个与人连接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大城市的快节奏和相对狭小的生活圈出走,像罗超一样,很多职场年轻人把办公工位搬进青山绿水间,一出门就可以体验露营、慢跑、骑行、溯溪等一系列户外活动,拥有诗和远方的同时又做着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数字游民”公社成员 聂曼:之前一直在杭州的互联网公司从事内容运营工作,现在是一个偏自由的状态。就产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KP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浙江安吉数字游民社区——青来集,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位游民。大家磨咖啡、出文创、做音乐,一个个充满创意的产品相继诞生。

浙江省安吉县青来集园区运营负责人 丁文文: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从城市到乡村的中间地带,青年创业生活理想之地,目前园区已经招引了总部经济、成长型的数创公司、数字游民等21家企业。

置身大自然的工位:是栖息地 也是新的可能

近年来,浙江、四川、河南等多地出现了数字游民社区。这些数字社区又为这些“生活在别处”青年人的成长、探索与创新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

在浙江德清莫干山镇后坞村,有一家名为“木可合作社”的民宿,区别于一般的民宿,每位入住的成员按月收取住宿费,还可以免费使用共享厨房、健身房;在公共区域办公社交、休闲娱乐。去年年底才开始营业的“木可合作社”,短短四个月,已经成了数字游民们新的聚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为数字游民们提供“诗意栖息地”,也让他们在这里发现了新机遇,是很多创客空间的追求。在相邻不远的五四村的“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里,52个联合办公工位,每天都“座无虚席”。创客空间的办公设备、房租等也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补贴。三年来,这里已经入驻民宿设计、咖啡制作、运营管理、电商销售等领域的企业17家,正在孵化的企业12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一个集文旅、科创、未来农业等于一体的乡村发展模式正在莫干山镇实践。

浙江湖州德清县莫干山镇党委书记 吴建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席地而坐的工作场景,为大城市的人才带来了向往的生活,我们还在积极培育新的产业来支撑整个区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青年人才的新理念也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

“游民”变身“新乡民”共创乡村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在数字游民和数字社区的双向奔赴中,很多游民变成了新乡民,在乡村的广阔舞台中,打开了越来越多新的创业空间。新游民和老村民一起参与,共同探索新型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

来自四川的卓莉,一年前来到在浙江安吉“数字游民”社区,依托当地丰富的山水资源,卓莉把自己的骑行爱好变成了创业项目,开发了30条骑行旅游线路。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数字游民”社区成员 卓莉: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想做村里的第一个骑行友好的设施,比如说自行车的自助维修和维护的工作站,就不用再担心你可能会出现爆胎、链条出现问题、车把坏了这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近郊的天星村是四川省第一个“乡村数字游民社区”,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南的创客顺子,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这里,在天星村创立了工作坊,为周末或节假日来到天星村的都市年轻人,提供体验戏剧表演、草木扎染等休闲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已拥有创舍、匠坊、在野三处空间载体,公共办公空间可以同时满足近百人办公、青年旅舍有15个房间,30多个床位。要生长出一个全新的生态社区,需要外来的创业者和本地的乡亲们共同参与,相融共生。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可持续生态社区主理人 顾毓敏:改造村民的房子本身也是在激活他们自己的资产,由我们再来做运营,运营的收入也是由我们来保底,村集体还享受他的经营流水分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天星村上千年花木编艺的历史,顾毓敏和团队组织了三届花木编艺创新大赛,集合青年创业者、高校师生,和500多名手工花木编艺村民一起参与共创,给传统的编艺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村民 张昌伦:通过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创作一些适应市场的老百姓确实是能够喜爱的东西,既传承了我们的编艺技艺,同时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小时留灯书屋,开阔的大草坪,可自由选择室内外办公场景和工位,四年来,天星村生态社区吸引500多名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创客达人、社群主理人,孵化了7家创新企业,建成了5个乡村产学研联合试验基地,形成了咖啡吧、食事社、民宿、露营地等9处新消费场景。新游民给老乡村带来新理念,也带来了好收益。去年天星村集体经济创收达到10万余元。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方超:他们来到了乡村,其实给乡村不仅仅是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同时乡村也需要这样的人才,实现相互的双向赋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