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莫要失望!我们打了败仗,对不住你们把孩子送给我们!”

每每听到这句话,都让人不禁泪目,这不仅只是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更代表着红军抗战背后的惨烈故事。

1934年10月,由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中央红军一路英勇作战,连续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可是敌人却又在湘江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打算将红军围堵在湘江。

1934年11月30日,中央红军在湘江被国民党30万大军围堵,节节败退。

面对路上主动给长征红军送食物的老百姓,毛主席含泪说出了开头的那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86000多红军仅剩下30000多人,湘江水已经被染成了红色。

湘江战役之惨烈,可见一斑!

那么,湘江战役为什么会如此惨烈?湘江战役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湘江战役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截获敌方情报,仍陷入圈套

蒋介石站在军用地图的前面,自信满满地说道:“一定要把他们埋葬在这里,这就是我精心为他们选的坟墓。”

在1934年11月中旬,在冲破国民党第三道封锁线后,我军撤退到湘江附近。

为了渡过湘江,我军兵分两路:先锋部队红2军团和红6军团已经到达了湘西,其余的部队正打算渡过湘江东边的潇水,往西前进和先锋部队会合。

此时,蒋介石已经猜到了我军的目的,知道我军往西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调集30万大军,开始在湘江周围布置第四道封锁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蒋介石打算等我军渡过潇水以后,国民党在湘江四周的兵线就开始步步紧缩,将我军包围然后歼灭。

这样的话,我军的情势就会非常危急。

但幸运的是,蒋介石的计划被我方的情报部门给截获了,我们有机会改变行程安排。

此时,毛主席在会议中建议道:“我们可以顺着潇水往北前进,到了零陵,最后再重新回到江西根据地。”

“这样的主意蒋介石绝对想不到,而且零陵的地段广阔,也便于我们施展。”

周总理在一旁附议。

那么,最后中央红军改变前进路线了吗?

没有,仍旧是头铁一般的向西前进打算和先锋部队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因为我军当时的最高领导集团分工为:李德负责军事,博古负责政治,周总理负责督促军事。

博古没有作战经验,盲目迷信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周总理又没有实权。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具有最大的军事指挥权

李德为人比较强势,还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建议,他说:“我相信中央红军是非常英勇的,我们就是要告诉蒋介石,我们不是看见敌人就逃跑的懦夫!”

由于李德是个外国人,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只会照着地图纸上谈兵

再加上我军手上的地图精度不高,湘西的地形复杂,所以李德规划的路线并不准确。

这就导致我军几万人挑着扁担在拥挤的山间赶路,还时常发生迷路的情形。

因此,我军的形势更加危险,这也造成了很多士兵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

但是好在,敌方的蒋介石和白崇禧之间也有矛盾,两人面和心不和,也都知道红军不好惹。

因此,蒋介石在后面追赶红军时,并不十分尽力,只是想把红军赶到白崇禧的势力范围内,让白崇禧对付红军。

白崇禧这边又和红军没有实际仇恨,只想保存实力,把红军赶到别的地方,不要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好。

1934年11月16日,白崇禧率领的桂军负责兴安、全州、灌阳的防务工作。

而正好我军有一个小股部队,骚扰了广西的龙虎关。

所以,白崇禧给蒋介石发电报:以桂军受到了强烈的进攻为由,怀疑红军将由龙虎关进入广西,想要将守在全州的军队都撤到龙虎关。

蒋介石相信了白崇禧的说法,并且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

1934年11月21日,桂军在全州、兴安、灌阳附近的军队被全部调走。

第二天,我军的侦察部队也发现了这个蹊跷,全州至兴安一带的封锁线竟然没了,这可真是天赐良机啊!

只要我军能够快速向西前进,从全州和兴安之间的渡口渡过湘江,就可以平安通过蒋介石的第四道封锁线。

然而,虽然有这个天赐良机,我军却没有抓住,最终只能“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