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街角的幸福”

完善小区公共空间,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既是市民日常活动的空间载体,也是国家治理与地方自治的实践场所。在“单位”向“社区”的转型过程中,社区空间营造旨在通过布局、家具、色彩、照明等手段,在社区中创造一个舒适、实用和美观的环境。完善小区公共空间是为了让社区居民在改造后的环境中感到舒适、放松和愉悦,同时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治理创新“经验包”

万里街道凯旋公寓居民区

凯旋公寓居民区下辖两个自然小区,其中之一的凯旋花园小区位于普陀区万里街道新村路1759弄,为1999年建成的混合型小区,小区共有726户居民,常住人口202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近680人,占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多年来,由于该小区老年人活动休息配套设施不甚完善,公共空间多元利用率不高,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活动需要,社区居民要求改善的呼声较大,迫切希望增设老年人休闲场地和改善楼道环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居民需求,党组织必须“有所作为”。

为此,居民区党总支召开了居民代表听证会,充分听取了党员和群众意见。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党工委的支持下,居民区党总支主动牵头会同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多方力量,民主协商研究,决定进行“社区微空间”改造,在小区7号楼底过道建造“阳光悠闲角“项目,同时开展“红色楼组”建设,在16、18号楼组内打造“红色议事厅”,实现社区空间+楼组空间双营造,改善社区环境,增强居民自治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需于民,自下而上形成项目

凯旋公寓居民区党总支结合社区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居民需求调查和排摸。党总支以党员组织生活会、楼组长例会等为平台,学习宣传关于社区自治共治的相关文件精神,让居民了解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意义,激发广大居民对参与社区自治、打造自治项目的热情。在党总支指导下,居民区以楼组为单元,引导居民结合实际,自主提出推荐的项目事项。居民区党总支梳理汇总居民提议较集中的事项,通过“三驾马车”联席会议、党员议事会等平台拟定项目。在党总支的引领下,凯旋花园小区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听证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初定“阳光悠闲角”项目和“红色楼组”建设,打造集老年人休息交流、健身娱乐、社区亲子以及社区党员户外党建阵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公共空间。

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合力保障

项目确定后,凯旋公寓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心打造“街角的幸福”,成立项目化运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构架,明确责任分工,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三驾马车”形成工作合力。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居委会研究制定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和操作流程,量化预期目标,会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测算所需周期与经费预算。根据测算情况,党总支向街道报送项目,申请专项经费,在党工委的支持下,项目纳入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经费由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四方共同承担资金保障。

全程把关,项目落地居民受益

项目实施以来,居民区党总支全程把握项目建设动态和进展情况,对推进过程中各项流程环节进行把关,确保程序完备、经费使用合理有效。在项目建设终期,党总支依据项目化工作评估指标和测评体系,通过座谈会、群众测评等方式,对项目进行满意度调查,形成评估报告。目前,“阳光悠闲角”由小区居民志愿者自我管理,每天做好打扫、定时开放、绿植养护等工作。社区老年人不再担心刮风下雨,这里已经成为了老人们休息、交流和健身的好去处;社区品牌项目“栀子花开”亲子活动也多次在“阳光悠闲角”举行;党支部每月在该空间区城开展一次户外集中学习交流。“阳光悠闲角”已经成为了老年人休憩健身、亲子教育、党员学习交流的阵地和平台,得到了小区党员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阵地延伸,楼组自治打开新空间

在打造公共空间的同时,党总支立足楼组,努力开创楼组党建的新局面。凯旋花园小区16、18号楼组内有3名业委会委员、5名社区党员,结合楼组建设实际情况,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与业委会、党员代表、楼组长共商共议,进一步把社区红色阵地延伸进楼组。党员亮明身份,带头发挥作用,凝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活力,重建邻里情感。目前,小区16、18号“红色楼组”已成为活跃公共空间,既是居民休憩、开展邻里活动的“会客厅”,也是楼组党员日常学习交流的红色阵地,更作为业委会与居民讨论小区建设的“议事厅”,垃圾分类、加装电梯等小区大事小情都成为了楼组的议题,有力地推动了居民区参与社区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万里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