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钟书先生曾有一句话: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心无挂碍,人才有所安。

到了一定年龄,经历过生活的洗礼,越来越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归处。

1

得失随缘

人心之所以不安,大多是因为得不到或舍不得。

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何来快乐?何来安稳?

庄子》里有一句话: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我们这一生本就活在失去和得到之间,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随缘自在心则安。

陶渊明弃官隐居田园,失去了五斗米的富足,却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恬静;

李白失去了升迁的难得机会,在苦闷中却立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鸿图远志;

杜甫放弃了官位上的舒适享受,行走于广大民众之间,才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切愿望。

得失本就只在一瞬间,焉知得为福?失就为祸?

曾国藩曾言:“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没有了得失心,看一切都能变得淡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还有什么事解决不了呢?

放下得失心,随缘尽兴,心安即为归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不恐不惊

丰子恺有句话:不宠无惊过一生。

生活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心难安,则处事难顺;心安,则万事安。

唐太宗时期,官员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卢承庆发现不少粮食在运输中被水冲走了,以为是运粮官的错误,就给运粮官定了一个中下的评价。

运粮官知道后一点都不生气,反而谈笑自若。卢承庆心想,我给了他这么低的评价,他都不生气,一定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算有责任心,就改成中中吧。

改成中中之后,运粮官还是没有什么反应,卢承庆心想这个人不恐不惊,人品一定不错。

后他又调查到,这次事件是因为突遇大风,粮船才被吹翻了,不是运粮官管理的问题,这样一来,卢承庆又给他改成了中上。

中上之后,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之后吏部考核的时候,就特意提拔了他。

如运粮官一般,接受变化,多一丝平常心,不恐不惊,或许就会有惊喜出现。

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金庸笔下的鸠摩智所说:“世外闲人,岂再为这等俗事萦怀?老衲今后行无止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知足为乐

明代有一位名叫洪应明的学者曾说:“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有一故事,学者到世界各处寻找最快乐的人,可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快乐。

一日,他到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心想在里面居住的人一定很快乐。他进去之后,却看到那人坐在殿堂上,满脸愁云。

就问:“身居如此富丽堂皇的宫殿,你为何不快乐?”

那人回答说:“我每天都处在恐慌和担忧中,又怎能快乐?

学者失落而归,在返程的途中却听到了一阵歌声。学者一看,却是一个衣衫褴褛之人正在烤火,嘴里哼着歌,看着十分开心。

学者就问他:“你是全世界最开心的人吗?”

他回答道:“谁的生活还能比我更幸福呢?我刚美餐了一顿,现在又能烤火取暖,简直不要太幸福。”

正如那句话:“知足者,贫贱亦能乐;不知足者,富贵也担忧。”

心安者,则知足也。

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中曾说: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正是如此。

人生没有圆满,唯有知足心安,则为圆满。

林清玄曾问过广钦老和尚,我们如何能心安?

广钦大师说:“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

处事随缘,不恐不惊,知足常乐,无心即心安,人若心安,那便也有了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