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女儿的画 她说主题叫“监控”

鲍里斯·约翰逊在任英国首相时,就萌生过退意,原因与薪资不高有直接关系。缷任后,他重拾早期的专业,做新闻主持人、写专栏时评,收入翻了几番。

可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今他的“前首相的身份”,在国际政坛发挥的影响力较为有限。

在双战背景下,这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环顾欧美,很难找到像他一样富有政治洞见以及魄力的人,倡导西方阵营同时给予乌以坚定的支持。

鉴于恶劣的局势,他的声音颇为急切,也耐人寻味:“西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他指的是西方阵营战略战术上的双重被动,主动权掌控在敌人手中。

众所周知,美国在主导西方阵营意见,也就是说,他对拜登表现的“犹豫软弱”以及川普可能的“相对孤立”并不满意。也就是说,按他的观点,美国无论拜川,都需要改变。

这样说可能有些模糊,如果跳出即时框架,那事情会清楚一些。想当年丘吉尔带领英国获得战争胜利,转眼就被民众用票据赶下台,他们的理由现实简单,战后的生活指向经济上的繁荣。而丘吉尔仍带着硝烟看待世界。

如今的欧美,其实也怀抱那种心思,关心身边的生活,认为远处或者未来的战争与自己关系不大。支持乌克兰,大多出于道义,而不是对“和平秩序”所履行的必要义务;转到以色列角度,更是不堪其重,他们更同情巴勒斯坦的苦难——这也是西方阵营最初支持以色列,之后又敦促停火的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称之为和平的错觉。我认为这正是鲍里斯·约翰逊问题的答案。

欧美民众是有足够的理由置身事外,因为北约的存在,能够保障他们的安全。这个角度看,不仅美国隐藏着孤立主义,欧美都有这种趋向——哪怕拜登主张的全球化,也受限于此。

所以,顺着鲍里斯·约翰逊的思路,我想说,西方问题的前面,有一个更大的“世界的问题”。

我们知道,有140多个国家支持乌克兰,50多个国家直接向乌克兰提供了支援。以色列刚遭受10.07恐袭时,支持以色列的数据大致相当。这里就暴露出“世界的问题”。关乎正义原则的事情,本不应该只出现多数认同,而是接近百分百,更别说反向的暗流。

也就是说,看得见问题的根源:多数之外的少数,享受了权利的同时无视义务,并且没能遭受及时有效的惩罚。

至于如何补漏,丘吉尔在联合国成立之即就提出过前瞻性的方案:组建联合军事组织,使联合国法律具备强制力。

但现实如我们所见,成功的军事防御组织只有北约,圈定与保障的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这不是诟病,恰恰相反,北约模式值得联合国借鉴,应该设定门槛,与此同时,任意成员之间都在贡献制衡力量。

以俄乌以哈做个应景假设:按巴勒斯坦的行径,它早就自动放弃立国机会;而俄军不敢侵入乌克兰,被世界围殴、被踢出圈的法律威慑,足以提前扼杀强人的野心欲望。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