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平均每分钟就会有37人去世,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死亡,随着认知的进步,火葬也成了主流的方式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你知道吗,火葬场也有个奇怪的规定,为什么在下午三点以后就不再火化?这里面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吗?还是有什么特殊的讲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葬场的"怪异"现象

去过火葬场都知道,一进大门,感觉就像是被一股诡异的气氛所笼罩,空气中飘荡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味道。

宽敞的大厅内有十几个焚化炉,炉内熊熊燃烧着,会有传出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声",声音听起来格外渗人,听过的人都不禁浑身一哆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只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并不可怕,我们听到的"怪叫声",是在高温下人体组织迅速脱水和收缩所导致的。

现代火葬所采用的焚化炉,温度高达900-1000°C,在这种极度高温的环境下,人体内的肌肉和器官都会因为快速失去水分而剧烈收缩和扭曲,发出类似"怪叫"般的声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怪叫",在低温下火化时,还会出现的"尸体动了"的现象。

由于过去采用较低温度焚烧,尸体燃烧时肌肉会因收缩而变形,造成僵直身体做出活动般的姿态,似乎像是"活了过来"一样,引起人们对火葬的无端猜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烤肉的时候,肉会在高温的烹饪下,周围会缩起来,看起来像动了一样,不过,现在使用高温焚化炉后,这种情况已经很少发生了。

火葬场这些看似"怪异"的现象,并非什么不可解之谜,而是有着物理化学的原理可循,一切都能够用科学来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我们习惯性地将未知事物神秘化、迷信化,只要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认知,很多所谓的怪事其实并不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葬场的避讳

工作人员通常都建议家属们不要去看火化过程,因为在焚烧遗体时,会产生一些令人作呕的味道和声响,加上焚烧的经过太过惨烈,容易对家属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

那种焦糊的味道,加上亲人的面容,让人难以忍受,以前有不少家属哭着要去看,结果当场就吐了出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火葬场都不会让家属去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炉边热浪滚滚,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家属目睹整个燃烧过程,又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家属会更加难以承受。

骨灰在装盒时,家属也要避让,刚出炉的骨灰温度极高,工作人员用专门的工具,先将它们装入钢制盘中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度完全降下来后,人工将骨灰过筛,去除掉可能残留的杂质,确保骨灰的完整和干净,再小心翼翼地装入骨灰盒。

以前有些家属特别执着,非要亲眼看着工作人员装盒,可往往会控制不住情绪盲目伤感,反而会让工作人员很被动,为了安全和效率,现在也都让家属回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地区对于火化的日期安排也有自己的习俗和禁忌,有些地方的民间就有"初一十五不宜火化"的说法,认为这两天阴气太重,不适合进行这种仪式。

虽然有点迷信,但身为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前,都会先了解清楚家属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访问火葬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要穿过于鲜艳的衣服,最好穿素色的衣服,穿着打扮要朴素,不要带宠物过去,以免宠物会乱吼乱叫,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谈论死亡的话题,更不能乱喊乱叫胡乱走动,更不能对死者不尊重,胡乱指指点点,本身家属心情不好,乱说乱走可能会挨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点后不火化的原因

提起火葬场下午三点后就不再火化的做法,很多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这种安排实际上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考虑的结果。

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其中一个原因,火化工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度,稍有差错就可能酿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因加班疲劳影响工作质量,火葬场会遵循正常的白班上班制,把上午定为火化的主要时间段。

加上火化还需要前前后后的准备和收尾工,如果下午晚上还在火化,搞不好得加班到半夜,还不如按部就班来,把集中精力放在白天,效率也高,体力也能充沛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线因素也至关重要,下午光线渐暗,火化场所昏暗阴森,家属可能会觉得这种环境很压抑,加重心理负担,而在白天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过程更通透自然,家属更容易接受。

另外在一些地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下午时分阴气渐重,不适合进行火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佛教中关于阴阳的说法,流传着"下午3点后阴气开始充斥"的观点,认为这会影响阴阳平衡,不利于亡者安息。

这种观念带有迷信色彩,但作为火葬场,不得不尊重这些地方传统,毕竟丧事关乎生死大事,许多人会受传统观念的很大影响,火葬场不能完全无视,只能尽量予以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门里常说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火葬场也顺从这个世界的多元性,包容不同文化理解生死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无为之治呢?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火葬场在下午3点之后便不再安排火化,终归是为了能够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习俗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对于死亡这个终将要面对的课题,应该用开放的态度对待,摒弃迷信,尊重不同文化传统对它的不同理解,珍惜当下,活出精彩,去拥抱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