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日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2024年工作要点》,连续3年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指导全省“三农”工作。3月29日上午,浙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确保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

银柿财经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整体框架为“2441”,即两个确保、四个先行、四个强化、一个根本保证,共8个部分、29条。

其中,“两个确保”为: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重点是打好稳产保供组合拳,力争再夺丰产丰收,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二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通过实施就业创业、经营增效、赋权活权、兜底保障等举措,加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巩固全国领跑势头。

“四个先行”为:一是乡村“土、特、产”先行发展,立足一方水土,挖资源拓价值,抓特色强品牌,育产业塑优势,统筹推进农业领域“四换三名”(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品、名家)。二是诗画江南乡村建设先行示范,推动制定浙江“千万工程”条例,全面打造美丽田园,巩固提升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三是乡村文明善治先行探索,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开展乡村文化系列活动,持续擦亮“村歌”“村晚”“村礼”等乡村文化品牌,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四是城乡融合先行突破,提档升级城乡公路网、管线网、物流网、通信网,一体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等公共服务“七优享”,畅通资源要素双向流动。

“四个强化”则包括: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深化湘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研制推广应用水平。二是强化改革开放,围绕乡村营商环境、农村土地制度等,实施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同时,加强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做大做强“地瓜经济”。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省级财政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占比8%以上,落实好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四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越洋、“数商兴农”工程,“浙农码”日均赋码用码量50万次以上。

“一个根本保证”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重点是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农办建设,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抓落实的行动优势。

发布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

今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42500元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现场指出,浙江耕地资源紧张,粮食对外依存度一直较高,但作为粮食的主销省,浙江也“非常努力”:“去年我省粮食生产稳中有进,播种面积总产包括都创近8年新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根据农情调度,目前浙江全省冬种小麦271.2万亩、油菜216.4万亩,分别同比增长11.2万亩和9万亩,总体苗情好于去年。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蒋伟峰同时表示,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中心任务。2023年浙江持续深化强村富民乡村基层改革,创新推出富农增收政策举措,实现了“两个跨越”“一个缩小”。

其中,“两个跨越”是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首次跨越4万元大关;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440元,首次跨越了2万元大关。“一个缩小”是浙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86,比上年缩小0.04。

“今年浙江将围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00元这一目标,让老百姓的钱袋子继续鼓起来。”蒋伟峰表示。

浙江85%以上茶园已开采,预计交易价格与去年持平

茶产业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针对媒体关心的茶产业现况,蒋伟峰介绍称,2023年浙江全省茶园总面积311.7万亩,总产量20.2万吨,总产值是287.1亿元,亩均产值为920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位居全国第二。

“2月下旬,因为茶区较大范围遭遇持续低温,整体开采时间滞后一周左右,生产交易包括交易规模、交易金额同比有所下降。”蒋伟峰称,现在气温上来,整个采茶面积占比已达85%以上,整个茶叶的交易量跟交易额也会快速上升,交易的价格也跟去年同期会保持持平

至于采茶工方面,据了解,目前全省春茶需采茶公司200万人左右,今年实际到岗采茶工为153.5万人,其中本省105.2万人,占总量的69%,外省的采茶工是48.3万人,占总量的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