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讲座上,杨振宁问莫言:“你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大学教授的儿子,同获诺奖,您有什么感想?”
杨振宁和莫言是我国唯二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一个在1957年获得物理学奖,一个是2012年获得了文学奖。
虽说诺贝尔理科奖项更难拿,但是作为西方国家主导的奖项,莫言能够获得文学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北京大学115周年纪念活动上,杨振宁和莫言就被邀请为嘉宾,进行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在这场活动上还有文化大家范曾,当他们谈论到诺贝尔奖时,杨振宁问莫言道:“我们的出身不一样,我是教授的儿子,你是农民的儿子,我们走了不同的道路,当我站上斯德哥尔摩领奖台时,我感觉我不是一个美国物理学诺奖得主,那你获奖时是什么感受呢?”
这个问题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杨振宁获奖时是美国国籍,有人说因为他是美国籍,才获得了诺奖,所以当他问出这个问题时,听着感觉怪怪的。
莫言低下头思考了一会,抬起头看看杨振宁,再看看范曾,最后对着台下的同学们说:“我觉得我的感受应该跟任何人都不一样,我走上领奖台,不是莫言走上了领奖台,而是一个中国籍作家获得了诺奖,大家的焦点在中国籍作家身上,而不是莫言。”
他缓缓接着说道:“我感觉我变成了一个观察者,而不是被观察者,我可以看到台下的国王和王后,还有她身后两个漂亮的女儿。同时我也能看到我的太太和女儿。”
莫言这一番话说完,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莫言以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文学和科学的区别就是文学更加自由,科学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是文学却能有无数个解读,因此对于文学奖的得主,很多人也是莫衷一是。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莫言获奖,确实有很多人不服气,说他的作品丑化国人才得到了西方国家的青睐,文学奖是西方国家给的奖励奖。
也有人觉得他的作品真正描写了那个年代的老百姓的生活,既真实又没有纪实书那么无聊,是伟大的作品。并且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籍作家,获得诺奖就是中国人的骄傲。
实际上,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莫言的作品就已经“出圈”很多次,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曾赞叹过莫言,称“汉文化圈”中能把他和中国的莫言、韩国的金芝河是很荣幸的事情。
2002年时,大江健三郎还亲自到莫言的家乡高密走访,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土能培养出莫言这样的大家来,或许能够帮助自己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余华对于莫言也是非常尊重的,在活动上他也表示,看完莫言40多天写的《生死疲劳》非常震撼,写得真“牛逼”!
不过即使有很多专业人士都在感叹莫言的实力,还是有很多“民间的高手”看不上他的作品,认为是在贬低中国,就像有些人贬低张艺谋在国外拿奖的作品都是描写“中国的丑事”。
我们不清楚背后到底有没有政治的因素,但是都不能否认他们的作品确实是好作品,不然那么多专业人士都是摆设吗?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最后再回到莫言和杨振宁身上来,莫言的回答很幽默,同时也说到了本质,文学相对于科学来说,是比较自由的,难度也是更低的。
莫言也表示了他对杨振宁的敬佩志强,他说:“如果我获得的是物理学奖,我肯定不会低调了,我会非常高调。”
不过无论人是群居动物,无论成就多高,总会有受争议的地方。
纵使像杨振宁这样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也会因为娶了小他很多岁的翁帆而被人津津乐道。
所以,既然免不了被人谈论,那索性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别人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吧。
你们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