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在没有亲身感受成都之前,很多人无法想象,这座近年来声名远播的西部重镇有着那么鲜明又厚重的历史底蕴。

成都城,历经王朝更替,多次陷于兵火,可“成都”这一城名从公元前311年张仪筑城以来至今未曾变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始建于周昭王二十五年的青羊宫,号称“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曾迁址的文翁石室,历史长河中的珍宝被成都城一块块捡拾镶嵌,使其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行在成都街头,身边一条不起眼的小街或许也见证过历史大事件。经历过“6.11”大轰炸的盐市口,亲历过“大川饭店事件”的骡马市,还有目睹成都两千多年变迁的南大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约定俗成的命名规则,国内很多城市都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成都也不例外。成都的东大街被誉为成都“商业首街”,北大街是“交通要道”,西大街名声不显,南大街则是成都有史记载的最老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迁都赤里,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开明氏把蜀国都城的南街,命名为“赤里街”。当时这条“赤里街”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南大街附近,古称“南街”,也就是《蜀都记》里记载的“成都之南街名赤里。”

“赤里街”这个名字由来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开明氏崇尚红色,“赤”基本义为红色。另一个说法则是和五行学说有关。古时候以“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赤色则象征着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里街”这个古老的街名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明末战乱时,张献忠败退成都,一把大火烧毁了半个成都城,“赤里街”也未幸免。“南大街”则是清代重建成都城后的新名字。

今天的南大街在红照壁与万里桥之间,分为上南大街、中南大街、下南大街三段。这条几百米的街道今日毫不起眼,谁曾想秦汉时是成都的中心街道,也是多年来成都城官府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至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令与咸阳同制。”

也难怪南大街附近都是督院街,指挥街,盐道街这些以官署命名的邻居。

02

若你有闲研究成都地图,会惊讶地发现成都南大街的走向并不是正南正北。

不仅如此,成都除了老皇城和天府大道南延线是正南正北方向,其他街道几乎都是北偏东或者东偏南约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人是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所以有段子编排成都人指路全篇都是“抵拢倒拐”(四川方言,意为走到尽头再转弯)。这一点对于“自带导航”的北方人来说无法理解,但是对成都人来说却再正常不过。

老成都人的方向感有问题。但这和成都人无关,问题在成都这座城市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有机会和老成都人摆龙门阵,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老成都人嘴里经常会说“东西南北门”,但是这个和地理位置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有偏差的。这问题与南大街走向不是正南正北如出一辙。

这又是为啥子呢?答案只有六个字:历史遗留问题。

成都有一个“神龟画城”的传说。

根据《搜神记》等古籍记载,公元前310年秦朝统一巴蜀后,张仪主持下修建成都城,可是修了几次成都城就垮了几次。就在这时,城址的上空忽然出现一只神龟。这只神龟在天空上绕行了一个大圈,画出了一个完整的建城线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龟在画完圈之后就在成都城上空死去升天,这一过程被称作“龟化”。后来张仪按照神龟的路线修筑城墙,再也没有出现垮塌的现象,所以成都又被叫作“龟城”。

或许神龟作出来的路线图并不标准,抑或是神龟让成都成为了一座“水城”。秦昭王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滋润着成都平原。成都城外有府河和南河这两条母亲河环抱。城中有环绕“老皇城”的护城河御河,有穿城而过的金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成都这样一个布满水脉,掘地几尺就能出水的地方,街道自然要依水而建。就连南大街的前身“赤里街”亦是毗邻南河。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成都地势低洼,建城地址有很多滩涂,无法按传统的方方正正、正南正北的建筑规划进行修筑,只能因地制宜地按照地势和河流的走向来修房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秦国修建的成都城最初的城墙,一开始就不是正南正北的布局,而是呈“东北—西南”方位偏离30度左右。而后城内的建筑方位自然也依照着城墙的走势而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的几千年里,成都城不管怎么修修补补都是维持着这个格局,直至今日。所以也难怪今天南大街的走向不是正南正北。

03

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辉煌,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成都城在你我看不到的时候悄然变化。作为成都有史记载的最老街道,南大街默默地见证了成都城两千多年的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南大街与红照壁街交汇。这条街原立有赭红照壁,当时每年要漆上赭泥以示吉庆,是文武百官到皇城朝拜藩王的停轿驻马之处,此处有“一仞红照壁,半部成都史”的说法。

中南大街连通文庙前街和后街。文庙前街是成都的文化教育圣地,后街则是成都著名的“公馆街道”。成都著名私家花园“南唐北李”中的唐家花园就在文庙后街,其面积几乎占了全街一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南大街连接浆洗街。这里的“浆洗”并不是我们熟知的洗衣服,而是把生皮变成熟皮的硝制过程。以前附近的杀牛巷、杀猪巷都会将鲜皮送至于此。浆洗街在90年以前是著名的“皮革一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大街往南的尽头是南门大桥。早些年一到夏天,北门大桥和南门大桥便是附近小孩子的“水上乐园”。以前北门大桥上游有处“大南海”,俗称“炸弹坑”,而南门大桥旁的河堤有一段斜坡,是小朋友的“水梭梭板”,这两处是很著名的“洗澡胜地”。

小朋友在大桥下戏水,大人们则在大桥旁宴饮。南门大桥边有一座“枕江楼”名气颇大,李劼人先生在他的小说《大波》里有过详细的描述。

“枕江楼是前年重修南门大桥——一般叫作万里桥时才趁热闹开张的一家小饭铺……坝上河岸边一排斫折不死的老杨树,树下是个卖鱼虾的小码头,好吃嘴的客人每每亲自去买了鱼虾,烦厨房大师傅趁活做出来,非常好吃。这一切都合上了成都人的口味。于是它便从一个普通小饭铺摇身一变,变成一家馆厨派而兼家常味的、别具风格的中等南堂馆子。”

从明代的红照壁到民国的公馆,从枕江楼再到皮革商铺,南大街就像一位敦厚的长者,安静地守望着成都城的历史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以后,南大街这一片都不见原来的模样。老巷子大多变宽了,消失了,老住户也搬到九如村一带。南大街上的车灯汇成一条五光十色的光河,在街与街间流动着。混杂着各种声音的噪音,如云层一般罩在市区上空。见到此景,总能生出“时过境迁人依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悟。在时间长河里,总有一些事、一些人在经历着变化,不管你愿不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红照壁街与南大街交会处的人行天桥上,往三岔路口的东侧眺望,赭红照壁早已不见踪影,放眼望去全是高楼。这一座座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巨大长方体,被隔成无数个方块空间。楼后还有楼,山外还有山,天上还有天。若干年后,某栋地标建筑或许能成为街名的由来,化作成都城历史底蕴的一块碎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三岔路口的西侧遥望,天灯巷早已改名为南灯巷。老成都人“点天灯”祈求吉祥的习俗也逐渐消失。一辆辆汽车从金盾路隧道口驶出,像极了不可逆的历史车轮。

往三岔路口的西侧远望,南大街用高架桥遮住了半张脸,只留下交织成片的灯火和穿梭往来的人流,呼喊声和喇叭在街道交汇处遥相呼应,又转瞬淹没在车流人流中。远处影影绰绰的“巨轮”静静停靠在岸边,只留下一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斑斓,犹如万花筒。暂住几日的旅客见识了成都城的春风摇曳,繁花尽染。你若在成都居住几年后方才能感受到,这座锦官城自有其独具韵味的历史沉淀。这一份历史底蕴随着年岁,如同川酒般越来越醇厚。

南大街,这条成都城最老的街道,如今也深藏若虚。这位成都城里的长者心中藏着这城市所有的秘密,但他却不言不语,坐看着烟火里的幸福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