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日海军主力决战的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装备了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中口径速射炮。这种新式的管退炮和原本的架退炮相比,同口径的情况下,射速提高了5、6倍,单位火力投射量大大增加。

日本海军参加黄海海战的十艘主力舰中,大量装备中口径速射炮的有海防舰“松岛”、“严岛”、“桥立”、防护巡洋舰“吉野”、“秋津洲”和装甲巡洋舰“千代田”。不过说起来,日本另外两艘参战的防护巡洋舰“浪速”和“高千穗”,其实原本也有机会装备中口径速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浪速”和“高千穗”是日本海军得知李鸿章为北洋水师在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大型铁甲舰以后,特意为了和“定远”、“镇远”抗衡,而委托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建造的两艘新式防护巡洋舰。

但是由于此时克虏伯军工厂出产的大炮威名太盛,因此虽然“浪速”级巡洋舰是纯英国设计,可是在日本海军省的坚持下,最后还是将最初设计方案中的阿姆斯特朗自己生产的2门10英寸(254毫米)主炮和6门6英寸(152毫米)副炮,换成了克虏伯1880式35倍径260毫米后膛炮和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款火炮也是当时克虏伯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北洋水师也有装备,尤其是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北洋水师主力舰大多装备了作为副炮。应该说日本海军省这个选择,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然而在“浪速”和“高千穗”即将完工时,此时阿姆斯特朗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新式的管退中口径速射炮。负责在英国监造军舰的日本海军少将伊藤成祐得到消息并拿到了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测试数据以后,经过比对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新式火炮的性能大大优于现有的克虏伯150毫米后膛炮,因此立即致电海军省,推荐将副炮换成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也许是对新产品的不放心,也许是过于迷信克虏伯大炮,也许只是官僚主义作祟,总之日本海军省拿到伊藤成祐的建议以后,经过一番讨论,决定还未维持原定方案,继续装备克虏伯大炮。

就这样,“浪速”和“高千穗”最终和新式的速射炮无缘。不过这对于北洋水师来说,多少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不然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还要多12门中口径速射炮,战斗更加要一边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