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四,上市已满一周年的卫龙公布了2023年的全年业绩,几项数据不禁令人感叹,现在的卫龙辣条实在是越卖越贵了。

据财报显示,卫龙2023年利润达到了8.8亿元,相较上一年度同步暴增481.9%,翻了接近5番。

但与此同时,销量方面的数据却并不乐观。

据统计,去年卫龙旗下“调味面制品”生产线共计12.44万吨的出货量,相比起2022年减少了2.61万吨,跌幅达到了17.4%,销量缩水近两成。

“价涨量缩”,也许就是造成营收数据和零售数据两极分化的关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笔者逛超市时也发现,记忆里5毛钱一包的卫龙大面筋已经卖5块了。

不要觉得5块钱没什么,换算成可比价格可了不得。

就以卫龙大面筋为例,5块钱一包,分量只有106克,换算下来一斤就是27块钱,比猪肉还要贵一倍。

如此“昂贵”的辣条,卖给谁呢?是已经长大了的80后和90后?还是辣条的主力军小学生呢?

毕竟,小学生的兜里有5毛钱那都算是巨款了,难道我们的下一代,真的不配再吃卫龙辣条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辣条是一代人的记忆,是陪伴90后和00后的经典零食,但是辣条并不是传统的中国美食,问世也就20来年。

追踪溯源起来,辣条的前身,其实就是湖南平江的酱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江是距离长沙100余公里的山坳县城,这里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流传千年的酱干手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技能。

卫龙集团的创始人刘卫平,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平江娃。

1978年,刘卫平于平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母亲是做酱干的高手,凭着这个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刘卫平从小就很懂事,放学了就帮着母亲做酱干,周末还挑着母亲做好的酱干去售卖。

从小耳闻目睹,刘卫平尽得母亲真传,不仅做得一手好酱干,还在兜售酱干的过程中练就了嘴皮子。

这段人生经历,为他后来创建卫龙食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给酱干生产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大豆减产,很多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酱干作坊,都没有挺过那个夏天。

困则思变,小部分坚持下来的作坊主,立即开始努力地寻找大豆的替代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发现用面粉代替大豆,做出的“面干”味道不比酱干差,这就是辣条的雏形。

众人群起效仿,一时之间,市面上的面粉就不够用了。

于是,很多平江人携手艺到外面去开疆拓土,而刘卫平正是其中之一。

1999年,年仅21岁的刘卫平就带着弟弟刘福平,一路北上,来到了盛产小麦的河南漯河。

最开始,两兄弟开了个小作坊,将从老家带来的人造肉和豆皮,拌上湖南的辣酱,做成了“微辣、微甜、回味无穷”的小吃来卖,市场反响很不错。

但这还不是真正的辣条,也没什么利润。

直到有一天,刘卫平无意间尝了一口当地的特色小吃牛筋面,发现口感很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职业商人,刘卫平瞬间就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

经过多方打听,刘卫平找到了生产牛筋面的小作坊,发现只需要一个简易的膨化机。就可以压牛筋面。

他立刻找师傅订购了设备,经过反复试验,将牛筋面与湖南酱干工艺结合起来,在牛筋面中加入了湖南特有的辣椒面和焦糖,做成了一种酷似鳝鱼的面筋条,遂起名鳝鱼条。

没想到市场反响特别好,每天都要用掉6、7包面粉,小作坊渐渐发展成了食品加工厂。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款鳝鱼条,在口口相传中,鳝鱼条被简称为“辣条”并沿用至今。

2003年,刘卫平取自己名字中的“卫”字和国际巨龙成龙名字中的“龙”字,注册了商标。

从此,卫龙辣条正式诞生。

2004年,卫龙入驻漯河工业园区,建立了现代化的辣条工厂,并且花高价从欧洲购进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将辣条的生产从手工作业变为自动化智能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刘卫平想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整个行业迎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狂风暴雨。

万幸的是,“卫龙”经受住了这场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初,央视曝光了一家生产辣条的地下黑作坊,其恶劣的卫生条件令人作呕。

人们对辣条的生产材料也产生了怀疑,甚至传言辣条是用卫生纸、皮鞋、地沟油等不堪入目的材料加工的。

本来就被打上了“垃圾食品”的辣条,就更加不受家长待见了。

整个行业陷入低谷期,同行们纷纷缩减成本自保,甚至无奈转行或倒闭,退出市场。

卫龙却逆势扩张,一边高调为员工上调工资,一边在驻马店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并投入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卫龙经得起考验,刘卫平有这个自信。

通过实地考察,刘卫平迎合大众口味,开发了面制品、豆制品、魔芋爽等新产品。

为了更容易携带,他改良了包装,将原本12厘米长的外包装改小了一圈,又将简易的透明包装换成了铝箔、铝膜包装,不仅看起来更加上档次,还能随便揣兜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刘卫平还非常重要注重食品安全。

很早之前,卫龙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品技术标准系统和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拥有专业的质检机构。

真金不怕红炉火,这就是刘卫平敢于逆势而上的底气。

除了产品本身质量过硬之外,刘卫平还非常注重营销。

创业初期,刘卫平就雇佣了大量的农民工发传单、贴海报,请人写软文宣传。

这些营销活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效果非常显著,卫龙很快就从漯河走向全国。

2014年,卫龙集团第三个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当日,卫龙邀请专业的摄影团队深入生产一线,随着那些照片流出并在网络上走红,卫龙赢得了公众的认可,更多人愿意为卫龙的干净、卫生、现代化而买单。

进入电子商务时代,卫龙的营销手段与时俱进,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卫龙都比别人更有心机。

无论辣条版的《逃学威龙》,还是模仿苹果手机的“辣条7”系列,亦或是自导自演的天猫旗舰店“被黑”事故,都为卫龙吸引了一大波铁粉。

这一切,都是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铺出来的。

据卫龙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推广费和广告费分别从0.31亿元、0.47亿元和增长至0.79亿元,销售费用从2.8亿元增长至6.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8.3%上升至13.7%。

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又肯花钱营销,一直以来,卫龙稳居辣条一哥位置。

据统计,2021年,卫龙的市场份额占辣味休闲食品市场的6.2%,甚至超越了第二名至第五名的市场份额总和。

刘卫平、刘福平兄弟也以208亿元的财富并列河南富豪榜第三名。

2022年12月25日,卫龙正式登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市值超过200亿人民币,成为辣条界的杠把子。

只是,创业虽难,守业更难。

原以为上市意味着企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谁知结果却差强人意。

卫龙上市即破发,短短两天,卫龙的市值就由248亿港元跌至市值218亿港元,30多亿就这样蒸发了。

一年后,卫龙的市值竟然连上市时的一半都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一年,卫龙到底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创业初期,卫龙靠营销宣传抢占了不少市场,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下,再加上辣条市场趋向平稳,卫龙逐渐失去了辣条一哥的位置,陷入内忧外困的艰难境地。

首先,卫龙没有抓住新一代消费者。

众所周知,辣条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

卫龙公司在招股书上说:“95%的消费者年龄在35岁以下,55%的消费者年龄在25岁及以下。”

但是,曾经的80后90后都已经到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龄,卫龙终究要去迎合00后的胃口。

年轻的00后追求“辣与爽”的体验,而卫龙的口味却越来越甜了。

有网友吐槽说卫龙是不辣的辣条,有一种齁甜齁甜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卫龙系列只有大面筋、魔芋爽和亲嘴片在市场是表现良好,其他系列的表现则反响平平。

当务之急,卫龙首先应该做的,是迎合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抢占消费者。

但是卫龙的表现却令人感到无语:对经销商进行捆绑销售和频繁更换,从而达到压货的目的。

这番操作,难怪会失去人心。

除了产品本身问题外,卫龙也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辣条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抖音上手工辣条的配方比比皆是,只要花点时间,人人都能做辣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制作辣条的企业就更多了。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新增“调味面制品、辣条”相关企业分别是226家、577家、745家、870家、565家。

目前,我国从事辣条相关且经营状态正常的企业,总数已经超过3000家。

与此同时,各路主要竞品也早已对卫龙手中的这块大蛋糕虎视眈眈。

前有麻辣王子等辣条企业加快脚步奋力追赶,大有与卫龙平分天下的趋势;

后有百草味、三只松鼠等休闲食品品牌推陈出新,加入辣条生产大军,意图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就那么大的一块蛋糕,加入的人多了,卫龙的市场份额也只能减少了。

当然,卫龙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从来都不是这些客观因素,最致命的因素是其三番五次的涨价。

过去三年,卫龙旗下三个板块价格涨幅分别是2.9%、4.9%和0.7%。

2023年,卫龙产品的涨价更猛了。

仅上半年,卫龙的调味面制品价格就增长了27%,甚至跑赢了LV热门款每年10%至20%的涨幅。

提价对销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2022年披露的数据来看,卫龙三大产品线销量均有所下降。

其中调味面制品销量越15.1万吨,比2021年减少4.3万吨;

蔬菜制品销量为5.5万吨,比2021年减少0.6万吨;

豆制品及其他产品的销量,更是从2020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下滑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量下滑,意味着库存积压严重。

据招股书批露,报告期内卫龙的存货分别为4亿元、5.4亿元、6.04亿元及5.1亿元。

企业产值和利润一路下滑,2024年3月4日,卫龙最终被踢出了港股通。

受这一消息影响,卫龙美味股价大跌,仅4日一天,市值暴跌13.8%,资金就缩水20亿港元。

这也意味着,投资者不能通过港股买卖卫龙的股票,卫龙要想东山再起,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卫龙自成立以来,一直走得比较稳健。

凭借一根小小的辣条打天下,硬是从手工小作坊发展为资产500亿、拥有4个生产基地、几十条全自动化的先进生产线和3000名员工的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幸运至极,其实还是多年来坚持和努力的结果。

如今,在辣条市场不断变化、成本不断增加、竞争对手激增的情况下,卫龙再次走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是折戟沉沙还是绝地反击?让我们拭目以待。

当然,作为一个民族品牌,我们希望卫龙能够挺过这个难关,创造新的辉煌。

就像创始人刘卫平说得那样,我们要把中国的美味带向全球,让世界品尝中国特色风味,让人人爱上中国美食。

参考资料:

  1. 消费派: 卫龙辣条困局:难撬动的00后概念股,要健康的90后
  2. 品牌头条: 一夜没了20亿!辣条一哥也撑不住了
  3. 钛媒体: 卫龙:一根辣条的逆袭与隐忧
  4. 弘章消费研习社: “辣条第一股”「卫龙美味」研究报告
  5. 财华社: 辣条一哥“卫龙”大涨超15%,休闲食品复苏在即?

本文作者:蕊心
责任编辑: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