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柒柒 摄影|一吹

整个童年时代,华姨基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肉。

华姨叫戴丽华,浏阳人,在1970年代,她还只有三四岁的时候随爷娘举家搬迁到长沙,成为了在营盘街生活至今的老居民。

近两年,华姨总在吐槽一件事,“现在的肉跟细时候的肉完全比不得。”

拮据的年代,只有过年自己家杀猪才有肉吃,或者别人屋里杀猪,赶着去蹭点。干瘪的味蕾,对动物油脂的渴望,让吃肉成为了最重要的事。

要是平日里家里来了客,需要一大早去供销社凭票称肉,长长的队伍,有时候好不容易排到面前,却眼巴巴地发现,肉卖完了,只能失望而返。

华姨细时候跟着大人去买肉,几块钱称了肉,搞一根棕叶提着。她跟在大人后背,边走边望着那坨肉在大人手中,荡来荡去,看得滴口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家,把肥肉切一切,稍微煎出油,简单地把辣椒、大蒜和瘦肉一炒,先别说吃了,光是炒的时候,就已经满屋子喷香,人的魂都被勾到了锅前。

华姨有四个兄弟姐妹,真到吃肉的时候,都是抢着吃的,但最小的华姨好像总比哥哥姐姐吃得多。吃到最后,用油汤拌饭,还可以吃得两碗,绝味。

每次,娘老子都笑她:“看你箇个肉妹子啰。”

华姨回忆以前的猪,喂的都是自己家里的菜叶子、米糠、豆子皮,养一年到三百多斤,年底才杀了吃。原汁原味,喷香,透鲜。而现在,随么子肉,猪,牛,羊,都是吃饲料催熟,三五个月出栏,吃起来都像是一个味道。

自己家杀的猪,华姨的外公拿一部分做成腊肉,熏得通红。华姨最喜欢吃腊肉皮,外公冇得牙齿了,每次都让华姨先吃皮,把肥肉留给他。

华姨把皮留到最后,饭吃完了,四五块皮放在碗底,用手捻着,像吃零食一样,放在嘴巴里慢慢嚼,嚼了个把小时,还喷香的。

“哇噻,人间美味!那种感觉我到现在还记得。”华姨笑着感叹,再也冇得那个味道了。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岁月里,荤腥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对肉的喜爱,写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重要的场合、重要的日子,荤菜必定是最重要的主角,例如扣肉、肘子蒂、红烧肉......朋友聚餐,也是没有荤菜,不成酒局。

更别说还有肉炒肉这样——肉的平方的菜,只有在湖南独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炒肉不知是谁的发明

长沙70后伢子勇哥北漂的那两年,肉眼可见地抑郁起来。因为长期吃不到符合他长沙胃的肉,就像在北欧待久了,长期见不到阳光会抑郁一样。

勇哥在北京吃到的肉一点都不香。首先,没有辣椒;其次,川式回锅肉的做法,放糖。除了猪肉,肉食动物勇别在北京吃得最多的就是驴肉了,同样不好吃,因为驴肉几乎没有肥肉,也就缺少油脂香。

勇别下决心回到长沙后,很快找到了让自己非常开心的生活状态。

以前在北京,压力巨大,节奏巨快,好友聚餐一年有个一两次已经很不错了,活得太孤独。

在长沙,钱虽然赚得不多,倒也够用,主要是有更多空闲时间,可以陪陪家人和朋友。小时候那条巷子没了,但发小们仍然活蹦乱跳着,大家每个月都会约着聚那么一两次,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声表白或吵架......总之就是直抒胸臆。再聊点往事,反正没外人,痞话子直个翻也没关系,开心就好。

勇哥甚至觉得,能够把家里的琐事抛下,经常出来聚餐的酒肉朋友,才是真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有了家庭和细伢子,好友们还会各自把崽女哄睡觉以后出来,店门口摆张小桌子,昏黄的路灯下,慢慢吃,慢慢喝,慢慢聊,一次没聊完就再约明后天,这次吃得不过瘾下次就换家店。

这是长沙区别于外地很大的一个特点。长沙人吃肉喝酒,有一部分吃的便是这份“烟火气”和“人情味”。这样的场合里,少不了的是各种下酒的荤菜:卤牛肉,腊牛肉,烧烤牛羊肉;应季的田鸡鳝鱼、鸡鸭鱼等等,食材上都讲究现杀、新鲜,考验厨师的手艺。

勇哥和他的那一帮朋友都是肉食动物,一起越吃越挑剔,对好食材和好味道有更高的追求。

他们常常下午三四点就开始发微信讨论晚上去哪吃饭,其中有家常去的小苍蝇馆子,其他人去可能人均只要80块,勇别他们去吃要吃到人均120-150块往上走。

因为他们太爱吃肉了。每次聚餐,基本上有一道素菜就可以了,其他全是肉,全是各种各样鸡鸭牛羊肉,吃得特别开心。

好的、新鲜的食材就是会贵一些,勇哥每个月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花在了吃上,但他觉得现在的状态就是他理想的、幸福的生活状态。

最近北边开了一家“老许家·肉店”,勇哥很喜欢去,一是因为他在广电上班,朋友也大多住开福区,二是这家店能够满足长沙人“无肉不欢”的重度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吃肉专门店,鲜切,现杀。“老许家肉店”把吃肉回归到一个很本质的快感——好肉。再用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湘式烹饪呈现出来,原汁原味。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道是这家店的招牌菜:黑猪肉打边炉。

食材挑选上,极为苛刻,烹饪过程,化繁为简。一年生长的原种猪,片成薄片,肥瘦都有,肌间脂肪比较平均。汆汤,一般根据汤底的浓淡分为清汆和浓汆,而“肉店”的用的是米汤。

肉片在米汤中玉体横陈,逐渐沁润得通体酥软。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火候,迅速或耐心地捞起。果然是土猪肉,那种稍加咀嚼之后香彻口腔、鼻腔的快感,完全没有肉的土腥味,味道鲜美的程度只能到童年的记忆中搜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猪肉打边炉

肉店的菜式80%是各种肉类。“肉有肉味,鸡有鸡味,菜有菜味,鱼有鱼味”,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但你真吃得多,就发现,这其实是很高的褒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爆鳝鱼;豆豉鸭烧肉

长沙有些餐馆的口味菜针对外地客人做了很多妥协,本来异常锐利的口感也变得中庸。而“肉店”的味型上偏传统湘菜的香辣,“高压口味麻拐”和“大蒜回锅肉”,吃得大家一边斯哈斯哈,一边说过瘾。

肉是能量之源,人年轻的时候身体代谢快,对肥胖的担心较少,而且油脂的吸收还会转化成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肉的关系愈加紧张。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说,一个人能不能吃肥肉,在他看来是衡量年龄的标准。

“现在沾点儿荤腥就像出轨一样紧张。”属于一种妄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肉丸;浏阳面子扣肉

但长沙人吃肉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心理负担,从“老许家肉店”出来时,大家都已经被吃肉的愉悦感撑得满满当当。

我们边聊天边慢慢走着消食,脑海里突然出现一首诗,我想要是长沙人来念的话,肯定会是这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广交朋友,大口吃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柒柒

一个喜欢写故事的湘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