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木槿妈妈 · 主播:吉米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最近,河北邯郸一名初中生被害案引发全网震怒!

我们诧异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本该怀揣梦想,在学校接受知识洗礼,增长智慧。然而,他们却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杀人埋尸之举。

“邯郸案”还没结束,3月19日,广西又发生了一件令全国网友咋舌的事情。

一家商店老板发现有个男孩偷东西,打电话叫来他的妈妈后,店家说:

“根据规定,偷一罚十。”

没想到这位妈妈接下来说的这句话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小朋友杀人都不用判死刑,偷东西? 你们是一点常识都不懂啊。 小朋友,14岁都不到,还是少年啊。你这样子处理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正是“邯郸案”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吗?

原来,真的有孩子是在父母的允许下作恶。

家长的一句“他还小,还是个孩子”不是对孩子的保护,而是为他们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我犯错、犯罪不用担责。”

这让我想到同一天里,李玫瑾教授在网络平台针对邯郸案发表的看法,一针见血地指出:

“父母把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理所当然地对这个人有全责。这个选项不容置疑,法律明文规定监护人有监护职责,“监”就是避免未成年人遭遇危险或产生危害。 如果生了孩子却只生不养,只养不教?那都属于不守法行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只生不养是为坏,只养不教是为害。

教育是场漫长的修行,如果决定生下孩子,就要对他们负责,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人父母,千万别欠下这3本账,不要等到将来孩子来讨债时才追悔莫及。

01

别欠下“陪伴”的账,

心理抚养远大于物质抚养

李玫瑾在《心理抚养》这本书中提到: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加决定命运。”

情感抚养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与抚养人之间亲密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关注和被理解。

性格教养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性格品质,比如诚实、勇敢、自律等。

父母早期的陪伴,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邯郸事件的评论区中有一位网友的留言令人感慨:

一位外出打工的妈妈,拒绝丈夫将孩子留在老家当“留守儿童”,即使住廉租房也要将孩子带在身边,因为她爱孩子,她知道怎么做对孩子成长有利。

这让我想到之前爆火网络的湖北“案板女孩”柯恩雅。

她的父母在菜市场卖卤肉,虽然摊位离家步行只有几分钟距离,但是他们不放心女儿独自在家,于是妈妈为她在摊位下方布置了一方小小“学习室”。

小恩雅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学习一个多月,条件虽艰苦,但她依然乐观爱笑,学习进步也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上的“感觉剥夺实验”,讲的就是一个人从小只有物质上的满足,心理需求得不到回应和关注,他的人格养成就会非常不健全,久而久之,则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手机出问题了,可以一键恢复出厂,也能花钱买新的;孩子一旦出了问题,无法回炉重造,任你花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区房,争吵不断,甚至为了购房名额假离婚,自我感动地告诉孩子:看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但他们却忽视了:

百万的学区房比不上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书房,尖锐刺耳的争吵声只会让孩子性格胆小敏感,缺乏安全感,一句“我为了你”是落在孩子身上的巨石,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孩子想要的不过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即使置身几平米的狭小空间,他们也能长成独立生活、学习自律、性格乐观的好孩子。

正如教育界流传的那句经典语录:

“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父母正直、勤劳、善良、乐观,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

北大女孩王心怡,清华男孩庞众望,清北名校双胞胎兄弟赵稞、赵棣……

这些孩子来自农村,但他们的父辈却用陪伴的力量重塑了他们的人生。

就像赵稞、赵棣两兄弟收到录取所说:

“父亲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任何指导,但父母的陪伴却是我们这三年学习的动力,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和瓶颈,只要有父亲在,便感觉身后有了依靠。”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从小给他陪伴。

钱赚多少都不觉得够,什么时候赚钱都不晚,孩子的关键成长期就那么短短几年,错过就无法重来。

但陪伴不等于陪着,不是父母让手机成为孩子的“电子保姆”,自己坐在一旁追剧逛淘宝。

真正的陪伴是父母的用心和耐心,认真倾听孩子,事事回应孩子。

父母的陪伴和回应能在失意时给予孩子安慰,失败时分担痛苦,迷茫时指引方向,成功时分享喜悦,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养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别欠下“规矩”的账,

及时浇灭孩子作恶的火苗

法国哲学家里克尔曾说过:

“经由畏惧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

社会规范如此,家庭规矩亦然。

爱和规矩就像天秤的两端,大智慧的父母都会时刻权衡,保持天秤平衡。

因为他们明白:

溺爱如洪水猛兽,无情地吞噬着孩子的自立与成长;而规矩则是坚固的堤坝,稳稳守护他们前行的道路,引导他们走向成熟。

一个家庭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孩子狂妄,父母纵容。

江苏无锡,5岁的小男孩在宠物咖啡馆的地上看到一只小鸟,走过去后,他抬起攒足力气的脚,重重踩死一只小鸟,而他的妈妈就站在一旁全程观看,没有制止,没有训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图来源:网络)

每当遇到孩子虐待小动物的时候,总有一些父母站出来说:

“孩子太小,不懂事”“虐动物又不是虐人,芝麻大的事,难不成我要为了一只野猫野狗打自己亲儿子”。

这样的发言令人不寒而栗,这种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极大概率都会长成社会危险分子。

小恶不改,任其肆意生长,只会招致更多祸患。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一个杀人犯临死前给他妈妈写的一封信:

“4岁,我摔倒了,你说是石头的错; 6岁,我撒泼耍赖非要买两个变形金刚,你同意了; 12岁,我骑车撞倒别人,你偷偷替我赔钱道歉; 33岁,我欠下高利贷,你拿出所有积蓄替我还清; 34岁,你没给我钱,我只好去抢劫,却失手杀了人……”

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一件精心缝制的毛衣,孩子不经意出现的恶念和行为便如同剪刀,悄然剪开毛衣的纹路,致使毛衣开线。

此时,父母的及时干预、严格管教和合理约束,便如同巧手的织女,为毛衣重新打结,防止破坏加剧。

父母及时浇灭孩子恶的火苗,才能避免孩子引火烧身。

胡适曾在文章《我的儿子》中写道:

“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有些规矩家长一定要尽早教给孩子:

未经允许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这是教养;

公共场合不制造噪音,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素质;

遇到长辈或老师要打招呼,认真倾听长辈意见,这是礼仪;

无论和谁讲话,不随意插嘴,不打断别人,不贬损他人,这是尊重;

犯错了要及时道歉,勇于承担责任,这是担当;

不嘲笑残疾人,不给同学起外号,不欺负弱小,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这是底线。

身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这样他们才能不逾矩,不乱纪,不失足,不犯法。

03

别欠下“信任”的账,

这是家庭教育的高级配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6个省市做过一项题目为“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10种做法”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

也许会有家长想质疑:难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比我更爱自己的孩子吗?我怎么会不信任他!

我相信,最初大多数父母的爱都是无条件的,只要孩子这一生快乐健康就好。

后来,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有了自己的个性和主张,一旦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与父母期望相悖,信任危机一触即发,亲子关系必然出现裂痕。

父母的一切不信任,本质都源自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焦虑情绪,以及带着附加条件看待孩子本身。

孩子考试某一单科成绩超出预期,你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会不会作弊了;

只要孩子没在你眼皮底下学习,你就认为孩子没干正事,不让孩子反锁房门,试图用送水果甚至监控的方式监视孩子一举一动;

但凡老师请家长,你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给孩子定了罪,就因为孩子调皮就从未和他站在一起。

父母每一次不信任的叠加,都犹如海浪拍打着孩子内心破碎不堪的小船,等到失望攒够了,船就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最不该出现在父母和孩子身上。

父母的支持、鼓励以及无条件信任是孩子行走人世间的底气。

检验父母合格的标准,以及家庭教育的最高配置,不是孩子考了多少证书,收获多少外界羡艳的目光,

而是孩子愿意和你说“废话”,愿意和你分享内心的秘密,以及遇到任何困难都愿意求助父母。

只有这样,他们在面对不公、欺压甚至危及生命时,才有可能找到出口支撑自己活下来。

尤其是近些年,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尤为重要。

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

“自信必须从幼年开始培养,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孩子自信的最初场所在家庭,自信的源头是父母。

从今天起,愿所有家长都能谨记这三条“父母规”:

1、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我要耐心倾听孩子;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意见、选择,避免过度干涉或代替孩子做决定。

2、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要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不能以贬低、打压的错误教育方式对待孩子。

3、当孩子提出请求和期待时,我要做出回应,不能无视或不履行承诺,我要做到言行一致,以知促行。

作者:木槿妈妈。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欢迎关注我们。

经常有小伙伴在后台说

为什么最近收不到

我们的推文了

那是因为微信改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星标很难看到我

所以一定要记得星标

一旦错过,我们就失联了

你知道,我不想错过你

希望你也不会错过我

▽ 更多推荐阅读 ▽

一种“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