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河南开封市政协原主席焦跃进因病逝世,享年66岁。很多人或许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可是他父亲的大名却如雷贯耳。

焦跃进,正是焦裕禄的儿子,曾经因为进京卖大蒜而被称为“大蒜县长”。

一切为了群众

焦裕禄有3个儿子和3个女儿,焦跃进排行第五。他出生时正赶上“大跃进”,所以父亲就为他取名为“跃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跃进的哥哥姐姐们都早早辍学,做了工人或者军人。只有他小时候性格安静内向,成绩比哥哥姐姐们都要好,是全家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

焦裕禄去世的时候,焦跃进还只有5岁。

在年幼的他心中,父亲高大而严厉,经常不在家,因此有关父亲的印象大多来自于母亲的描述。

焦跃进的母亲徐俊雅少言寡语,对于孩子要求很严格。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能搞特殊,不要忘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

焦跃进是焦家后人中“官”做得最大的一个。他当过知青,做过老师,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仕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焦跃进从政期间,从未给任何一位亲属安排过工作。

他常说:“爸爸对我既是一种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我绝不能给他老人家脸上抹黑。”

1999年元旦,焦跃进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来到了落后的杞县任县长。

他刚到杞县不久,这里就遭受了多年不遇的雪灾。近千座塑料大棚里的蔬菜全部冻死,70万亩庄稼受灾。

焦跃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朔风怒啸、大雪漫卷,他耳边响起了父亲的话:“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大年前夕,焦跃进带着同志们,踩着积雪,顶着寒风,出现在受灾地区,鼓舞群众。他下基层很少听汇报,往往直接进村入户,了解第一手材料。

几年来,他走遍了全县的各个乡村,帮群众解决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具体问题。

“大蒜县长”

杞县特产大蒜,具备个大皮白、耐储藏、味辛辣、含硒元素高等特点,很有市场潜力。

焦跃进上任县长以来,在他的带领下,杞县成为了名闻遐迩的“蒜都”,大蒜种植面积发展到45万亩,建成高规格大蒜市场35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杞县百姓都亲切地管他叫“小焦书记”。

2000年的全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上,焦跃进到北京布置展台,还亲自当上了“推销员”,热情地向前来咨询的游客介绍杞县的农产品。

这件事情引起了轰动,多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焦裕禄的儿子在北京卖大蒜”的消息,杞县的农副产品一时成了北京市民的抢手货。

名人效应让“杞县大蒜”走出了河南,走向了全国。

焦跃进离开杞县以后,曾经出任过开封市统战部部长、政协主席等职务。但是这么多年来,无论身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不忘为杞县大蒜当好“形象大使”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4月26日,在“进京卖蒜”23年之后,焦跃进又一次来到北京,当起了大蒜推销员。

他自豪地告诉媒体,现在的杞县大蒜已经成了“金蒜头”。

23年来,杞县年产量已达90万吨,产业总产值达242亿元,年均交易量占全国主产区交易量的1/3,还出口到了中东、欧盟、东南亚、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就在焦跃进面对着首都媒体镜头侃侃而谈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已经患上了胃癌,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2024年2月12日,焦跃进在病痛中去世。消息传到兰考后,不少兰考人留下了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当地农民说:“小焦书记和他爸爸一样,为了工作,没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真是好人不长命。”

焦裕禄和焦跃进两父子,一个种泡桐,与风沙搏斗;一个卖大蒜,参与市场竞争;一个为了老百姓的温饱而弹精竭虑,一个为了农民发家致富而四处奔走。

两代人奋斗目标的差异,是中国几十年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可是父子二人爱国爱民的精神,却是一脉传承,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