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阴阳五行、道德经、四书五经、中医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却很少人听说过“大衍之数”。

其实,“大衍之数”才是众多玄奥学问的根本。参悟“大衍之数”所蕴含的重重天机,可揭开宇宙、时间、空间、造化、生命、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等传统文化各学科的“底层逻辑”。

可惜的是,“大衍之数”已失传千年,现在所能知道的只是一点点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能查到的关于“大衍之数”的记载在《周易系辞上传》中——

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谨对“大衍之数”做几点阐析:

一、“大衍之数”最早的出处在哪里?是谁传出来的?《周易系辞上传》没有交待,孔子也没有说。但是,孔子既然把“大衍之数”收录在《周易系辞上传》里,或者说孔子在删订《周易系辞上传》时保留了“大衍之数”这段话,肯定有他的道理。“大衍之数”的最早出处,只能待考。

二、“大衍之数五十”有什么理论依据?《周易系辞上传》也没有讲,后人有多种解释,包括说“大衍之数五十”是“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取整数“五十”等主张,不一定正确。这个问题也待考。不过,笔者论为,“大衍之数五十”可以象几何学的“五大公设”(五大公理),或象物理学上的一些前提公设一样(如牛顿力学假设“空间各向同性”,狭义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也就是说,我们可将“大衍之数五十”当作一个公设、公理,作为一切推理的前提,不能用其它任何理论来证明它,只能用它去证明其它理论。

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有个“一”是不用的。这个“一”是不变的,是“体”(与“用”相对),这个容易达成共识。笔者要强调的是:这个作为“体”的“一”,与“天地之数”的“天一”的“一”,不是同一个“一”。“天一”是在那个“其用四十有九”之中的,而这个“体”的“一”是在“其用四十有九”之外的。“天一”是阴阳中的一种“天阳”之一,而这个“体”的“一”则可以理解为整个太极。这个“体”的“一”,是太极、是“道”,是时间本身,是黄帝内经中讲的“真人”,是中医讲的最根本的“元气”……

四、“大衍之数”产生并超出“天地之数”。这段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表面上是揲筮起卦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却说明了“大衍之数”产生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九个数的过程。

1、“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这是“道生一”的过程。在“五十”这个数中,除了如如不动的“一”这个根本本体之外,其它的“四十九”开始“变动”(即大衍的“衍”变)。这个“四十九”是变动的那部分整体,可以说是“天一”。《道德经》说“天法道”,这个“天一”效法那个本体的“一”。

2、“分而为二以象两”,这是“一生二”过程。我们常说“一分为二”,就是把“四十九”看作是两部分构成的话,那就分出了阴阳,也就有了天阳、地阴。天地看起来是两个平均的两部分,其实不是的,《道德经》说“地法天”,其实天是包含地的。

3、“挂一以象三”,从右边的一堆蓍草中分出一根,这是“二生三”过程,相当于从“地”中生出“人”。《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如果把整个一分为二,那就是天与地;如果把整体一分为三,那就是天地人“三才”。这是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又是统一的,因为“人”又可看作归属于“地”的。人虽然顶天立地,但更接近于地。

4、“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时的变换、闰月的设置,这里说明了“大衍之数”产生“四、五”这两个数。从时间的角度说,一年分四时,但一年365.……是个无穷尽的数,不能被4除尽,所以有余数,有零头,需设置闰月,这个闰月是由“五”这个数来对应的。(具体筮法,请参阅有关文章,这里不赘。)

5、“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这里表面上讲的是起卦的一种方法,实质上讲了“大衍之数”产生“六、七、八、九”这四个“天地之数”的过程。得六、八,起阴爻;得七、九,起阳爻。共起六爻而成一个六画卦。其中,六、九是动爻。(具体筮法,请参阅有关文章,这里不赘。)

6、综合上述的第4点与第5点,“大衍之数”产生“一至九”这九个“天地之数”。这个过程是“三生万物”的过程。注意,这九个数并不完全是算术的关系,其中的玄奥,不能简言可以阐明。

五、“天地之数”的“十”是怎么来的?

请注意:这里的整个筮法并没有明确说到如何产生“十”这个数,那么“天九地十”这个“地十”是怎么来的呢?笔者在有关河图洛书的直播中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河图中有“十”,但洛书中却没有“十”!笔者认为:这个“十”并不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中!这个“十”可以看作是在“四十九”之外的那个本体的“一”的化身,所以不受五行相生相克的制约。

这里也回答了从古至今存在的另一个很深的问题,即“天地不全”的问题。“天地之数”的主体,是“一至九”,没有达到“十全十美”,即天地结构不完美,不周全,不圆容。所以必须加上一个“十”,以补天地之不足,以维持天地的长久。这个“十”,是本体之“一”的化身来到“天地”之中。如果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举例说,象《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即不属于天管,也不属于地管,也不算人类,但他却存在于天地的范围内;历代都有极少数“方外之人”,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中不属于普通人类,但却偶尔参与人类中的大事件……

六、“大衍之数”确实与“道”是同一层面的。

辞曰:“大衍之数五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道德经》中讲的“道”,《黄帝内经》中讲的“真人”,古文化中的太极(以至于无极)、“大衍之数”,周易中讲的“不易”那部分,都是同一层面的,都是至深至玄至妙的存在……

这个“大衍之数”,本体就是“时间”本身。“时间”本身是最根本、最强大的能量,是一切能量之源,是天地万物造化的根本制约力量……

这个“大衍之数”,同样也是传统中医的根本依据,是揭开生命奥秘、医学原理的真正本源……

不多讲了,讲完了,又象是没讲完,更具体的内容留待后面去说。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4年3月2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