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莫斯科“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全球。俄罗斯当局迅速行动,成功抓获了参与恐袭的4名恐怖分子。

尽管这些恐怖分子在俄罗斯不会面临死刑,但他们的余生无疑将在痛苦中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恐袭事件中,有报道指出,这四名恐怖分子中有一位年仅25岁的沙姆西丁·法里杜尼,曾在袭击发生前的3月7日,专程前往“克罗库斯城”音乐厅进行踩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天,正是美国驻俄罗斯使馆发布对美公民的警告之日,警告内容还特别提到了“音乐厅”。

这一巧合使得一些人开始吹捧美国的情报能力,将其誉为无所不能,并质疑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实力。

那么,美国中情局真的天下无敌吗?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美国情报部门并非无所不能。以震惊世界的“911”恐袭为例,尽管美国拥有强大的情报网络,却未能提前预知这一灾难性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讽刺的是,在“911”事件发生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曾向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发出警告,但悲剧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不禁让人质疑,美国情报部门在关键时刻滚到哪里去了?

此外,去年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袭,也再次暴露出美国情报的局限性。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美国情报部门再次显得束手无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奇怪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美国的情报却表现得异常准确。

例如,今年初美国政府私下警告伊朗关于“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分支机构即将发动的恐怖袭击,随后伊朗确确实实遭受了严重的恐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精准的情报能力,与美国在“911”等事件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到这次的莫斯科恐袭事件中,美国再次展现出了其“神奇”的情报能力。在俄罗斯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之前,美国就已经宣称此次袭击是“伊斯兰国”所为。

这种急于下结论的行为,不禁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和目的。

事实上,美国的情报能力往往呈现出一种双重标准。

只要恐袭与美国有直接关联,美国情报部门似乎总能提前获知;而一旦恐袭与美国无关,它们就往往一无所知。

这种选择性的“失明”,很难不让人怀疑美国的真实目的和动机。

而事实上,莫斯科恐袭事件发生后,“伊斯兰国”真的迅速宣布对此事负责。

不过,大家怀疑其是出于吸引国际关注而冒名顶替的可能性,因为恐怖组织常有此等伎俩。

至于真正的幕后黑手,很多人都清楚背后的真凶是谁,“伊斯兰国”的“冒功”显得尤为可笑。

在逻辑上,恐怖事件的策划者往往为了混淆视听和转移注意力,会第一时间跳出来甩锅。而美国指证“伊斯兰国”,无疑为这种逻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真正的幕后黑手,相信也不愿意被揭露。

因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讲话中强调,美国试图让公众相信莫斯科近郊音乐厅的恐怖袭击是由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所为,而不是有“乌克兰痕迹”,但普京更关心背后的雇主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俄方认为在这起恐怖袭击的背后存在雇佣关系,而这也是他们调查的重点之一。

只不过,在调查尚未开展之际,包括普京在内的俄罗斯主要官员已经纷纷将袭击与乌克兰、英国等国联系在一起,并开始了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

也就是说,不论这次恐袭的真正幕后黑手是谁,也无论乌克兰与此次袭击是否有关、关联程度如何,俄罗斯都有可能最终将其与乌克兰联系起来,将脏水泼向泽连斯基,试图借此加强其发动战争的合法性,哪怕这种联系在常理看来显得颇为牵强。

在这一刻,肯定会有人觉得这种做法过于荒谬,认为事实就是事实,怎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操作?

然而,这就是政治!

真相往往服务于需要,而非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回想当年小布什在“911”事件后以反恐之名进军阿富汗,以及以萨达姆“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不都是类似的手段吗?

在政治的舞台上,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没人敢自称清白。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都没有资格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