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是用来形容韩信用兵如神的称号。从韩信的战绩来看,他擅长以弱胜强。

在三国时期,以弱胜强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如果韩信生活在三国时期,那么他将有怎样的才能呢?

他是否能够帮助刘备统一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被称作“兵仙”有些勉强,只能算半个“兵仙”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如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审视他参与过的战役和取得的功绩。

韩信一生中,实际上经历了三次重大战役,分别是安邑之战、井陉之战以及潍水之战。

至于还有三秦之战和亥下之战,韩信只是其中的一员,而且这两场战斗都是依靠人海战术取得胜利,并与将领的关系不大。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安邑之战。

韩信首次独自指挥一场重大战役,目标是魏国,他的表现令人惊叹。

为了进入魏国内陆,汉军必须要渡过黄河。于是,魏王下令军队在各个渡口驻守。

尽管当时已有船只存在,但它们基本上只是渔船,因此要冒着魏军的攻击渡河相当困难。这一切都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之中。

韩信的做法是怎样的呢?他派遣少数部队搜集了河边的所有船只,制造了准备大举渡河的假象。接到消息的魏王豹调动了自己的主力部队到渡口附近,打算以逸待劳,消灭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韩信正在实施“调虎离山之计”,率领汉军主力,利用木桶、木盆,冒险穿过偏远地区渡河。

河水波涛汹涌,甚至连韩信自己都随时可能被河水吞没,更不用说普通士兵了。但幸运的是,大部分汉军都成功渡过了河。

他随后率领军队突袭魏国的战略要地安邑。魏军毫无防备,安邑被韩信夺取。就在这时,醒悟过来的魏王豹匆忙将河边的大军调回。

这一次,汉军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从容消灭了魏国疲惫不堪的军队,随后韩信乘胜追击,最终平定了魏国。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井陉之战。

本次战斗的敌方是赵国。实话说,韩信这次取得胜利主要是依靠幸运,因为赵军的主帅陈馀实在太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赵军驻扎在井陉口,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如果没有十倍的军力,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个地方。

在冲突爆发之前,赵国将军李左车曾建议陈馀率军坚守不出,而他将亲自率领一支偏师,突袭韩信的粮道。

李左车敏锐地意识到汉军的薄弱之处,即他们擅长远程攻击,但是由于补给线过长,导致他们的补给无法跟得上。

李左车的计策若被陈馀采纳,必定导致韩信的失败。

遗憾的是,陈馀刚愎自用,认为汉军经过多次征战,兵力不足一万,且都是疲惫不堪的士兵,因此毫不畏惧,所以他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这一次运用了“背水一战”的策略,成功地击败了赵军。然而,这里所指的“背水一战”与大家所想象的完全不同。

韩信采取兵分三路的战术,先派遣2000名士兵埋伏到距离赵军大营不远的地方,双手持有汉军大旗。

与此同时,另一支军队则提前渡河,引起赵军的关注。赵军一眼望去,只见韩信的部队规模不大,因此匆忙地冲出营地,唯恐耽搁而无缘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率领的汉军主力2万多人在刘邦提供3万援军的支持下开始渡河,当第二路一万人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韩信率领的2万多人赶到支援。

尽管赵军依然占据兵力上的优势,但并未把汉军放在眼里。

2000名汉军最初就趁机夺取了无人防守的赵军营寨,赵军看到自己的后方竖起无数汉军大旗,顿时陷入混乱,慌忙开始撤退。

韩信乘胜追击,最终全歼了赵军。

其实,“背水一战”所玩的是心理战。

再来一次回顾潍水之战。

韩信在这次战斗中面对的是齐国和楚国联军。实话实说,尽管他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展现出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郦食其当时已经成功说服齐国归降,然而韩信为了取得功绩,毅然再次卷入战端。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郦食其的身亡,也导致了齐国与楚国结成联盟。

韩信的做法显然是追求短期成功,而不顾及整体大局,这正是他的短处所在。

项羽联合齐国后,他派遣了龙且这位大将,率领庞大的军队前往支援。

一位谋士对龙且说:汉军表面上看起来强大无匹,其实在屡战屡败之后,已经是奄奄一息。

而且汉军的补给困难,兵力不足,只要我们联合齐军,采取稳健的策略与汉军周旋,韩信迟早会支撑不住。

龙且对此并不在意,他告诉谋士:“我和韩信曾经共事过,这个人并没有多大本事,善于吹嘘。他之前能够击败魏国、赵国,主要还是侥幸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且率领军队,与韩信展开了正面交锋。龙且的勇猛不逊于项羽,再加上楚军兵力占据优势,汉军一路溃退。

龙且更加轻敌了,因为他率军渡河追击汉军。殊不知,韩信派出一支偏师,在河床上游放水,导致大多数楚军被河水所淹,剩下的则成了汉军的俘虏。

韩信的这一招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要在恰当的时机释放水,这是相当困难的。这充分说明了韩信的非同寻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