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这两个人必须去!有哪些讲究?清明祭扫“前三后四、左五右六”都是啥?

清明上坟,哪两个人“必须去”?

今年的清明比较特殊,恰逢无春年又遇闰年,所以老话说:“清明上坟带两人,祖先高兴财进门”。可究竟是哪两人必须去呢?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明要“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老规矩了,照着做,图个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明扫墓的传统中,“带两人”并非指随便带上两个人,而是指新加入家庭的两个重要成员——新媳妇和学业(事业)有成的晚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必去之人:家族中新进门的新媳妇一定要去。新媳妇进门,象征着家族的兴旺和繁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添人进口都是家族的大事,带着新媳妇扫墓,不仅是向祖先报告家族的新增成员,也是让新媳妇了解家族历史和文化,增强她对婆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必去之人:学业或事业有成的晚辈必去,他们代表着孝道与传承。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祖先是家族血脉的源头,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当晚辈们在学业或者事业上有了卓越的成就,就代表着整个家族后继有人、荣耀门楣。

好比说谁家的孙子考上了大学,或者谁又升了官等等,上坟祭祖时必须带着他们。

古人认为,先人们看到后辈有出息、有身份,也意味着他们在那边的身份和地位同样得到提升,所以祖先们也会高兴,进而家族的发展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和加持。

也让晚辈们明白,自己的成就和荣耀,离不开先人的辛勤付出和家族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带着有成就的晚辈和新进门的媳妇,同样这也是一种激励。让晚辈们看到,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家族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再来说说“前三后四”。

“前三后四”的字面意思是,清明祭扫在清明节的前三天或后四天之内去都是可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一方面,清明节当天扫墓的人太多,去墓园会容易堵车,人满为患,分散一下,更利于仪式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有外地赶回家祭扫的人,如果路上有耽搁,岂不是就没办法参加了嘛,因而,清明后四天之内也同样可以上坟祭祖,确保先人能够收到后人的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早清明,晚寒衣”,意思是说清明上坟能提前就最好提前去,而寒衣节祭祖,最好是节后的一周之内去。咱们国家太大了,各个地方的习俗也未必相同,还是按照自己所在的地域习俗来办吧。

那么,“左五右六”又是啥意思呢?通常对于这句话会有两种解读。

一种说法是,扫墓的最佳时间是在早上五、六点钟,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在这个时辰,阴气较重,阳气较弱,便于先人出来收取冥币。

另一种说法则是,清明为祖坟添土的时候,要左边添五下土,右边添六下土,预示着五运六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还有说“左五右六”是指上坟的时辰。一天12个时辰,而午时前后阳光最盛,阳气最足,不宜上坟祭祖。而前五个时辰和后六个时辰都可以上坟祭祖。

但这种说法,普遍不被认可,农村老人们常说,上坟要赶早,过了中午就不能再去了,老人们认为祖先们不会在午后时刻受礼和收冥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清明祭祖不能穿鲜艳颜色的衣服,也不能穿新鞋子,而且一定要烧香。

“寿终正寝”、“寿终内寝”有何不同?“喜丧”要有哪些条件

以前总是听说“寿终正寝”的说法,比如说:某某某于什么时间,在哪里寿终正寝,享年多少岁……,可你知道“寿终内寝”是什么意思吗?

“寿终正寝”、“寿终内寝”这两个词的不同点在何处?人生除生死无大事,今天咱们就讲一讲这两个词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终正寝,这一说法源于古代皇家礼仪,原指皇帝在正厅处理朝政,后引申为男性长者在家中正屋安然离世。

这一说法体现了对长者生前地位的尊重,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寿终内寝,则特指女性长者在家中去世,这一说法同样体现了对女性长辈的敬重和缅怀。

在过去,老婆也被称作内人、家里的,所以寿终内寝可能源自于这些称呼,表明是自己妻子、夫人过世。

“寿终正寝”最初表示的是老人的自然死亡,无病痛折磨。而这种离世状态,也是很多老人希望得到的。

毕竟人吃五谷杂粮,想要没病没灾,平时得多注意保养,否则离开人世的时候,难免会被病痛折磨,身体遭着罪,而心里和眼里可能也会看到人世间的冷暖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寿终正寝”是对长者生前地位的尊重,那么“喜丧”则是对长者生命历程的庆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丧”是一种特殊的丧葬仪式,通常用于庆祝那些德高望重、福寿双全的长者去世。

这种形式的丧事往往伴随着喜悦和庆祝的气氛,因为人们相信,这样的长者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得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人们的寿命都比较短,30岁以上就可能离开人世。如果能够活过六十花甲,就算得上是喜丧了。

所以,我们看影视剧作品中为什么皇帝选妃、民间婚嫁是十几岁就开始,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平均寿命太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现代的喜丧,一般都是指老人在80岁以上离世,被称作为喜丧。但是也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哦,必须得是无病无灾的寿终正寝者。

而且还要有子女,且子女都健在。最重要的是这个老人的三代子孙中没有横死或者犯事入狱的,才算得上是现代的喜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喜丧中,人们会穿上鲜艳的衣服,敲锣打鼓,甚至请来舞狮舞龙表演,以此来庆祝长者的离世。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是对长者生前善行的最高赞誉。

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有时一个人生命的宽度,精度,同样非常重要。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使命的。

当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此生无憾,了无牵挂的时候,就是他人生最为完美的时候。所以,如果一个人在此时“寿终正寝”,那么他的一生就是完美的,我们认为他的丧事,就是“喜丧”。

“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啥是人肉凳?坟前供能不能吃?

清明节要到了,各个地方对于“供品”的再利用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的意见,各说各的理。

民间就有说:“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饿莫吃坟前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清明祭祖的供品,我们到底能吃不能吃?“人肉凳”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