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扒镇月亮湾景区是当地的网红景点。(通讯员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渡头村的环境卫生维护得很好,图为统战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冯大姐在渡头镇的古树下拍照。

春日的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气候格外舒适,从北京来的冯大姐流连忘返于这个古村落,忙着自拍。像她这样来沙扒镇度假的“候鸟人群”一年有5000多人。立足滨海优势,沙扒已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康养目的地之一。

去年11月,沙扒镇、渡头村分别被列入了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作为典型镇、村,它们有何发展经验,如何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发挥好标杆示范作用?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进沙扒镇,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滨海旅游、产业振兴、公共服务等方面探究“沙扒密码”。

加强乡村治理

主动共建美丽乡村 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三面环海,是一条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滨海村庄,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下辖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886人,常住人口1686人。近年来,渡头村获得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等荣誉。

漫步在渡头村,绿树成荫、繁花处处、巷道干净整洁,墙绘清新雅致。作为沙扒、阳西乃至阳江的网红打卡村,在这里遇到游客的机会甚至会比遇到本村村民还多。

来自北京的冯大姐去年刚退休,就和同伴一起专程来到沙扒镇过冬度假一个月。新快报记者在渡头村偶遇她时,她正在渡头村的古树前拍照。“像渡头村这样的古村落环境非常原生态,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冯大姐说,沙扒是一个舒适的海边旅游镇,像他们这样从各地专门过来过冬的人还有很多,且以退休人士为主。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渡头村之所以能成为网红打卡村,除了靠海的优势之外,关键还在于这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渡头村乡村建设有规划,不搞过度开发,更注重于保留原生态。”渡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光荣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说。

当地村民表示,渡头村旧房很多,以前曾经路面很烂、污水横流、鸡鸭散养、卫生很差。这几年,通过乡村建设和治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邓光荣说,渡头村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形成了主动共建美丽乡村、参与社会治理的明显成效。早在2018年,渡头村就通过大力发动乡贤参与、自然村评比奖励建设等方式,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较为彻底地清理了卫生死角,推动了路面硬化、污水处理等民生设施建设。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渡头村在乡村治理方面,一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加强乡村管理;一方面由党员带头出让祖屋推进红色基地、统战广场等的建设,在全村激发了无偿让地、投工投劳的“我为人人”内生动力和主人翁意识。村里还开设了法治长廊,引导村民学法用法。

结合乡村治理,渡头村实行了垃圾清运和村民“门前三包”制度,配备了垃圾分类桶,同时组建了由党员、村代表、热心村民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对一些公共区域进行定期维护。如今,村里还在大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积分超市的模式使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维护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渡头村建立起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为打造网红乡村、发展旅游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渡头村,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个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渡头村在2020年就开始谋划四小园建设,至今已建成60多个。建设伊始,推行党员责任岗督促村民加强管护,这两年随着旅游的发展,村民对四小园的态度从“要我管”转变成为“我要管”。村里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的四小园因地制宜种植黄皮、龙眼、荔枝、草莓等,发展采摘经济。

最近,渡头村正结合村里的旅游经济因地制宜开展绿美建设。“我们已经种下了几百棵树,今年计划要种一千棵以上。”邓光荣介绍说,按照规划,将在中共沙扒纪念公园种植花海打造新景点,在入村处的山坡大量种植荔枝等果树发展采摘经济和农家乐,把旅游经济发展好,带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收,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发展海洋经济

海水鱼苗产业等促进镇强村兴民富

渡头村不但宜居宜游,而且是一个宜业的乡村。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渡头村是半渔半农村庄,依托滨海资源优势发展水产养殖,逐渐形成了海水鱼苗繁育的特色主导产业。几乎家家户户主动参与到海水鱼苗产业链中,靠勤劳致富,2023年渡头村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远远高于周边村庄。

渡头村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镇域经济的壮大,以渡头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沙扒镇海水种苗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的循环生产链,带动沙扒镇在册登记的海水种苗生产相关企业、合作社和个体户共183家,面积约3万亩,年产约20亿尾鱼苗,年产值超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镇村还联合成立强镇富村公司,对接中山大学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建设对虾和青蟹名贵品种种苗研发培育基地,创造劳动岗位,带动本地群众200余人致富增收。同时,主动对接沙扒镇旅游资源,将渡头村海洋种业优势、古法制盐工艺、红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多类型研学产品,建设特色民宿,吸引游客到本地研学、旅游、露营,带动农产品销售。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约58万元。

做好公共服务

成为“候鸟人群”青睐康养旅居地

对于渡头村乃至整个沙扒镇来说,无论是发展旅游还是海水鱼苗养殖,都离不开滨海自然禀赋带来的优势。在沙扒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负责人薛子典看来,对于这样的滨海优势,关键还要守护好、发展好,尤其在发展旅游方面,要做精做细公共软服务,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沙扒镇完成了风情小镇旅游集散中心、导示系统、海滨路艺术绘画、旅游大道亮化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月亮湾旅游度假区、荣盛山海湖等滨海旅游项目,对沙扒湾海天度假邨更新改造,建设卡丁车、水上乐园新型旅游项目,逐渐发展成为备受“候鸟人群”青睐的康养旅居地。有统计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镇接待游客就达175万人次,创造旅游收益9.62亿元。

“这几年,我们这里的旅游都很火爆。”薛子典介绍说,每年冬天过来沙扒常住的东北、四川、重庆等地游客有5000人以上。因为觉得价格很实惠,很多人一住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

“我们在海边租了16楼的一个房间,一个月才800元,还有同伴一个月才500元,吃的也不贵。”游客李珊(化名)告诉记者,来沙扒度假旅游性价比很高,明年还想再来。

薛子典表示,沙扒很重视公共服务,游客来到这里,停车、用水都是免费的,住民宿平常每天几十元到上百元,只有节假日才相对高一点。这里的海鲜也很实惠,去年沙扒镇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金鲳鱼干就达到一亿多元。

因地制宜做足“靠海吃海”文章,不断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加强政府“公共软服务”,也许,这正是沙扒镇、渡头村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的关键发展密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