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北京青年报》的“北青深一度”报道《层层把关下,一份判决书何以出现100多处错误》后,在舆论场上引发关注。

根据报道,诸暨市法院审理判决一起合同诈骗案中,分别做出的两份一审判决书中,被案件当事人家属及律师发现存在110处和114处文字表述错误,诸如,“5735019.54元”的借款多写了一个万字,“严胜自己还是开宝马 740”应为严胜军,证言中提到“宣城公司”应为为宣丞公司,“原被告人达成协议”应为原被告......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一时间,该新闻传遍了各大媒体及自媒体平台,留言区里骂声一片,追责声一片,到处都是质疑司法公信力的声音。报道中提到的,审理案件的审判长、审判员在单位里屡获表彰的记录,也被拿来了反映判决书错误的问题的不可思议性。

在媒体的一片追责声中,诸暨市法院回应了:经查,反映文字差错问题属实,将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纠正,已经启动追责程序......

图片来自诸暨市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诸暨市法院

众多的媒体评论及自媒体批评文章中,纷纷指责这是法官不负责任,没有达到电影里宣传的,“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甚至还有媒体的评论是,不是案件经过了审委会研究了吗不是已经推行了院庭长“阅核制”了吗,怎么还会出现这么明显而低级的错误吗?最后,各个媒体、网友的结论就是——追责、严厉追责!

说实话,这些评论声中,仅仅是将判决书出现错误的原因归结于法官等司法人员的不负责任,根本不了解目前法院法官的工作氛围,以及产生判决书发生文字错误的内在原因。审委会研究、院庭长阅核,是给判决书批改错别字的吗?真是不明就里就敢评!

法院判决书出现错误登上新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上次是在2023年11月,网传图片显示,一份“(2023)湘0181民初……”的民事判决书上,大标题居然写着“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11月20日,浏阳法院人员回应记者称,目前已经向案件双方当事人出具补正裁定书,修正错误,该事件目前正在调查处理当中。此外,2023年网上公开出现的判决书错误还有......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每次出现以上的裁判文书错误之后,法院都是表示要严肃追责,可还是禁不住下次再发生错误。追责,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判决书出现如此之多的文字错误,实属不应该。如果不是经常接触司法实务的,一定会对法院判决出现如此众多的文字错误表示不理解,可是,如果了解了司法实务及法院当下的工作实况,就会不是十分意外。

首先,目前法院的案件压力已经不堪重负,最高法院已经将案多人少列为了法院目前大的困难。以本次出现如此判决的诸暨市法院为例,其2023年工作报告显示,去年一线法官人均办案328.14起,超过全省均值近40件。有细心的网友评论道,此次出现错误的判决书有311页,100多处错误,平均三页一个,也不算太出格。可见,司法事务人员,对于裁判文书出现错别字,早就习以为常了。

此图来自诸暨市法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来自诸暨市法院

法院现在的结案压力有多大,详见《法院结案压力有多大?有10家法院称法官人均年结案超过630件》一文。

在文章的留言区,“300件就已经是天天加班了,从来都是晚上九十点才敢回家,但依然很多案子量着红灯泡”;“五加二,白加黑,看看这几年法院累死了多少青壮年”;“一天要办超过两件案子,又要开庭,写判决,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怎么忙得过来哦。”;

我在基层法院,2022年全年带着一个书记员,办结精神案件293件,其中判决193份,还有几件驳回起诉,直接就是拼了老命了的干,随时加班加点,不要说节假日,根本没指望,过度透支身体,现在废人一个!!”;

“什么诉前调解,什么电子卷宗,什么无纸化办公,什么人员分类,什么执行改革,本意都是为了让纠纷好解决,快解决。到最后的效果都是给自己累够呛,老百姓不满意。本来是化解矛盾的,结果全成了法官的负担,而且还有没完没了的材料,会议,调研等等。不能总靠无偿加班吧,年纪大的想退额,年轻的不想入额,这样下去哪有人才还愿意来法院?”......

(此图来自:网络刑法务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图来自:网络刑法务实)

律师的感受是,“浦东法院收案真的。。。遥遥领先。。。再拿人均结案考核法官日子真的没法过了,上周天天浦东,一个早上开到十二点半,一个下午开到六点,星期五一个开到七点半,法官说周末都加班的。。。朝阳去年七月立的案,现在原告诉状还没送达来,问就是去年三月的还没搞完。”更多的律师感受是,自己的案子网上审核通过之后,进入审判系统之前的等待时间,越来越长。

这已经不是一家两家法院如此,否则也不会时隔多年以后,“人案矛盾”、“案多人少”等用词,再次出现在了两会上的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及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主要数据报告中。

最高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在直播访谈中,直言去年全国法院收案首破4500万,同比增长15.6%,全国法官一年到头不休息,平均每人每天都得办结1件案件,这无疑是巨大的现实的压力,有限的司法资源不堪重负。

网友的上述留言,最高法院宏观上的承认,足以反映目前法院的工作现状了吧?如此的工作压力及办案人员疲劳感,出现300多页的判决书存在100多处的文字错误,还是意外吗?

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目前的法院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系统,法官写判决都是在电脑上写作。动辄几百页的判决书,一路写下来,别的不说,光看眼睛先花了。大段的复制粘贴文字,累计起来十几万字,光是核对校正工作,需要多大的精力和耐心?

此前推行无纸化办公时就有人提出,司法人员看电脑凭复制黏贴人工智能写判决,动辄几十页的判决书,不仅会造成视力下降提前花眼、脖颈肩膀背部等部位病变,长期以往,势必会造成影响文书质量。可是,问题反映并没有得到解决,无纸化办公还是推行至今。

有个法院网友,还不到40岁,前几天聊天时发来了自己最新的查体报告——腰椎退变。这算是长期无纸化办公、盯着电脑写文书的职业病不?

图片来自烟语君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烟语君网友

案件多到不堪重负,尤其是那些真正处于一线办案的法官,他们的办案数,往往都是数倍于平均办案数。在逐月逐周逐日的考核压力下,在长期盯着电脑工作一成职业病的情况下,出现裁判文书错误,还是意外吗?

无论如何,法院判决不应该出现如此多的错误,可如果像像媒体解读和评论的,动辄就追责追责的,就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吗?过度的考核,动辄追责,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不是已经有人喊着要退额、要躺平了吗?还是应该从问题存在的原因入手,找到解决办法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