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岁月 第11章 苦行记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中国文化的根基是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最讲究顺应自然。二十四节气是农耕生产的作息表,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中国人遵循着如二十四节气一样的自然规律生活了二千多年,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一直延续至今还依然灿烂,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遵循农耕文明的规律。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有地种,有粮吃,能活着。

中国人信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强大的农耕文明为历朝历代的中国人提供了活下去的食物,而历朝历代的中国人也重复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方式。如果将横向的时间轴竖起来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其实只活了一天。

子君、可为、明华、朱青、玉晗、亚楠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学校(亲爱的读者,请允许我再一次把年轻人的名子罗列在一起,只为祈祷他们将来能在一起),开启了苦读的学习生活。

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上大学成为普通家庭子女鱼跃龙门光宗耀祖事情。

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肩负着家庭的希望与建设祖国的重任,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可为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休息,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机械式的穿梭在寝室、食堂、课堂之间,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重复着同样的程序。

可为的爷爷一辈生活在黄土地的田间地头,虽然年年都春种秋收,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道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可为的爸爸在矿井里干了大半辈子,虽然每天重复着上班下班,却不知道挖了多少矿炼了多少钢。现在的可为在大学里,每天重复着上课下课,却不知道用完了多少笔与纸,大脑里的知识却越积越多,思想也越来越真。

人啊,就像一头拉磨的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随着时间的前行积累着面粉,而这面粉要么是为别人磨的,要么为自己磨的。等拉不动的时候,就看自己有多少面粉,而这些面粉还要为儿女们准备着。唉,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日子只能一天一天的过呀。

可为只管埋头苦读却不知道家里出了大事。

可为爸爸厂里出了通知要减员增效,鼓励职工买断工龄分流下岗。改革的大浪一浪接着一浪,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的浪还没有退去,下岗的浪又打过来,打得人应接不暇,昏头转向。

可为爸爸半年前就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厂里效益越来越差,最近两个月工资都没有发,工友们在私底下随意议论着,有的说是厂子要破产,南方已经有很多厂子破产了,职工都自谋生路。有的说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型企业负担太重,厂里承担不了那么多,学校医院服务公司都需要钱。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整个厂区人心惶惶的。

始于九十年代初的下岗潮还是如约而至,躲也躲不开。隔壁省份和铁厂一样的企业因为抵制减员增效的改革政策,厂里的领导被一撸到底,负责工业的主管领导也被批评降职。但有些省份的企业通过减员增效,员工总量逐年减少,素质逐年提高,结构逐步合理,成本有效控制,效率与效益大幅提高。这些企业的干部与主管领导因为持续重组和深化制度改革,得到了表扬升迁。

像可为爸爸在厂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尤其是他们从农村招工来的这一批职工,对厂子有很深的感情,来厂里上班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家庭的社会地位。

那时候职工真正是以厂为家,勤勤恳恳工作。厂里不仅解决了孩子上学、住房医疗、吃穿用度,甚至解决了死后丧葬的问题。总之,职工的生老病死全,婚丧嫁娶都负责。现在要突然离开,无论从经济和情感上都无法接受。

可为爸妈都没有上过学,他们主要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农村生活,从农村公社到城里厂矿,习惯了这种集体生活,如果买断工龄就要脱离集体,这一点他们无法接受,最为关键的是离开厂子去干什么,他们又能干什么。做买卖他们一窍不通,回农村种地又不可能。

老俩口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妈妈做了决定,不买断工龄,厂里再困难也要呆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为妈妈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五个妹妹一个兄弟,家里的事她做主,所以遇事考虑的全面。

实事证明可为妈妈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与有远见。天下之事,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到几年的时间国企改革脱困胜利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国企也成为年轻人仅次于公务员的就业首选,能在央企上班就像当年可为爸爸在铁厂上班一样自豪骄傲。

厂里人事改革后,通过优化结构与技术改造,没几年就步入正轨,生产效率提高,效益也增加了。随着全国各地的快速发展,到处都在上项目搞建设,对钢材的需求不断提升,厂里的钢材供不应求,营收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可为爸爸的工资也逐年提高,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后来妈妈也成了集体企业的职工。

曾经买断工龄的人,有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水平逐年下降,懊悔当年的选择。但也有人从小本生意做起,挣到钱后扩大经营成为人们羡慕的有钱人。

暑假,妈妈告诉可为这件事,可为还怪妈妈为什么不告诉自己,妈妈说,我和你爸不想影响你的学习。

人和蒙眼拉磨的驴子终究不同,人有选择的权力,而驴子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