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报道,近日一场围绕“民族地区教育权”话题展开的边会在日内瓦举行。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官员阿尔弗莱德-莫里斯·德·扎亚斯发言称,他自小成长在西方媒体打造的偏见环境中,花了很久才摆脱了对中国的仇恨。他指出,这种日复一日的宣传具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正当化”了针对中国等国的制裁。面对西方的信息战,他鼓励人们去多多了解不同的人群,接收不同信息,才能看清真相。

阿尔弗莱德指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的言论管制,媒体管制与审查其实一直都非常严格,比如很多俄罗斯媒体在欧盟国家就长期被封禁,实际上所谓言论自由以及以此延伸出的许多观念已经被证明是伪命题!绝大多数欧美孩童,特别是美国的孩子们都成长在一个充满了对中国、中国人敌意的教育环境中。他感慨说:直到我来到联合国工作,和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欧洲的同事们相处共事,才认识到自己一直被美国教育体制洗脑的可悲事实。

美国对中国的敌意非常明显,总是想要在我国周边造成围堵的态势,联合盟友对我国进行打压,想要遏制中国的高速发展,从而保证美国在世界的领先趋势,以及对全球的控制影响力。中国能有现在的实力,都是通过自强不息,和不断的高速发展,在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才形成综合的实力,抵御外在的敌人。美国也深知,中国无论是从防御侦察,还是反制抗衡,都有强大的底气,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找到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称,300余名西方国家核聚变行业的政府和学界人士本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由美国核聚变行业协会主办,该协会也通过此次会议寻求吸引更多资金,以免在开发和建设商业核聚变反应堆的竞赛中远远落后于中国。报道援引FIA首席执行官安德鲁·霍兰德的话称,美西方业内人士担心核聚变将“遵循”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路径,即大部分技术是在美国发明的,但制造业最终被中国主导。

聚变产业协会去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22年,全球私营核聚变企业已经筹集了超过60亿美元资金。但这份报告基本上没有统计中国核聚变产业获得的投资。去年8月,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复现核聚变点火实验,并再度实现净能量增益突破。不过,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前委员、物理学家维克多·吉林斯基估计,实验室中产生的能量只持续了一瞬间,大约相当于发射激光所用能量的1%。吉林斯基对路透社表示,霍兰德对核聚变商用前景的预计过于乐观了。

激光核聚变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束将氢同位素加热到极高温度和密度,促使其发生核聚变反应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与传统的核裂变不同,核聚变产生的废料相对较少,且放射性较低,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更加安全、清洁的能源方式。激光核聚变的优势在于其燃料来源广泛,氢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激光核聚变反应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要实现激光核聚变并非易事。它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这对实验设备和材料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中美两国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迈向无限能源时代铺平了道路。中国科学家在东方超环装置上成功维持等离子体达到6分钟以上的记录,创造了世界纪录。同时,美国也在ITER项目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该项目旨在证明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尽管核聚变技术面临诸多挑战,但中美在核聚变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实现无限能源时代注入了新的希望。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核聚变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2024年3月,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分会协办的“春天里的中国”全球媒体对话会美国专场在芝加哥大学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作视频致辞。活动围绕“投资中国,共享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表示,世界感受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期待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红利,普遍认为拥抱中国就是拥抱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近日中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其中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这一数字显然是合理的,但却遭到了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质疑。就在上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钱进就美国舆论场唱衰中国经济作出回应。他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他还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3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除偏见和误解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这需要我们加强国际交流和教育,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互鉴。同时,也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总之,前联合国官员的言论虽然反映了西方社会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偏见和误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交流和合作的机会。相反,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观点和态度,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的偏见,源于对强大的中国的恐惧。身为中国人,我们要在包容中克服偏见,用文明的行为赢得尊重;我们要在自信中放飞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摒弃固步自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这样,在民族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文明素养,中国人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尊重,成为受人爱戴的"世界公民";中华民族也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贡献独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