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喜,并不相

妇产科关停潮来得猝不及防却又早有预兆,近年以来,彻底关门的妇产科医院越来越多,不止如此,选择单独关闭产科的综合医院也有很多。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

2023年,浙江宁波、河南郑州、安徽蜂埠、江苏新沂、广西来宾等地均有综合医院停止产科相关业务。

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产科关停,浙江江山市中医院产科部分关停,江西赣州第五人民医院产科关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多数人还没意识到关停潮来临时,从事产科的医生以及相关从业者已然从变化中感知到了危机,面对产科的逐渐萎缩,他们无奈的感到茫然且不知所措。

最近,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教授段涛,在网上发了篇“救救产科”的文章掀起热议,从事产科三十多年的他,在文章里提到,“如果不改变现状,产科整个学科可能真的就塌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他有感而发选择站出来发声的原因,是一位产科医生的眼泪。

他们开会讨论产科转型的事,一位从事产科二十多年的产科主任,说着说着就哭了,说她们医院的产科最近被关停了。医院在重新装修,院长对产科一直不是很满意,索性直接趁着装修将产科关停了,整个科室都没了。

产科关停了,那么这些几十年来都是从事产科,并且热爱产科只会产科的人,该何去何从呢?作为教授的他给不出答案,谁也给不出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关停产科呢?为什么会出现产科关停潮呢?

因为生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少,从2016年至2023年,新生儿人数从1786万直接下降到了902万,愿意生孩子的人变少了,人们对产科的需求自然减少了。

有位哈尔滨的产科医生表示,以前医院里可能一天能来七八个、十多个孕妇,如今几天才来一个,一天能有一个就不错了。

再加上产科的运营成本往往要高于其他科室,医院为了缩减运营成本,自然而然会选择将产科直接打入冷宫,以此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段涛教授那篇“救救产科”的文章留言区里,人们热火朝天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人积极为产科的未来“出谋划策”,建议医院的产科把月子中心的活都接过来,提高服务质量。

还有人在宣泄自己怀孕生子过程中对医院服务的痛苦和不满,“先把孕妇当个人再谈孩子吧,又是没指标不给剖腹产,又是禁止喂奶粉,自己的身体自己都不能做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的人则认为段涛在“催生”,颇为不满地回怼道:

“拯救产科?那谁来拯救我们呢?没结婚没房没车,怎么敢指望生孩子?”

“产科学科塌方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人生如果生了孩子就真的塌方了。”

“我女儿以后生不生孩子随便她,我绝不会干涉,生存压力太大,自己好好活着就行,不想让孩子以后跟着受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误解向来是表达者的宿命,段涛教授显然早已深谙这一道理,面对这些无法共情他的声音显得很平静,不过这些声音也从侧面证明,如今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人们早已不再相信多子多福,而是开始转而崇尚优生优育。

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无法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条件,为什么还要把他带来继续重蹈我的人生呢?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去体验,又为什么非要以降低生活品质为代价去生养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现出低生育意愿的也不止是网上的年轻人以及城市里的年轻人,农村人也同样没有太强烈的意愿,以我所在的豫西农村老家为例,不说年轻人,就连中老年人们的看法也是如此。

长辈们一如既往喜欢对晚辈们催生催育,但谁家要是在村里生下三胎,大家只会觉得诧异,这么多孩子怎么养活?两个孩子都供不起了,咋还敢要三胎呢?

这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抵挡的趋势,正如段涛教授所调侃的那样,“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全球都是这样。”

至于低生育率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自然有利也有弊,妇产科的关停浪潮只是最前面的一波浪花,后面还会迎来很多波浪潮,比如“幼儿园关停浪潮”其实已经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一孩难求”的缘故,很多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恨不得使出十八般武艺,相关幼师和从业人员无奈感慨说:“以前,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如今,是我们追着孩子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伴随着低生育率而蒸蒸日上的大概率会是养老行业,随着儿女数量的减少,人们的养老的需求势必变得旺盛起来,所以养老行业势必会变得越来越精细高品质化,跃居为朝阳行业。

当然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东西,作为时代洪流中的微小个体,难以左右什么,只能随着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活得开心恣意洒脱,方不负短短的人生几十载。

取悦自己,微笑前行,活好自己,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说一定要准备些什么的话,千人千面,因人而异,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紧随洪流奔涌向前,不要成为不幸被时代所抛弃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