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沅澧流域、洞庭之滨的常德,既是历史名城,也是著名的水城。在治理城市内河的同时,常德启动河街、德国小镇等建设,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与沿河风光带融合。在穿紫河风光带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透过一对青花梅瓶、一方墓志窥见了明代常德城的历史一隅。

不幸中的万幸,城市建设中发现的历史遗珍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留下的。”湖南省常德博物馆副馆长龙朝彬说。文物工作者赶到现场时,一座墓葬的棺椁和石碑都已遭受到了工程机械的破坏。施工暂停后,常德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人员在该墓葬的头龛中发掘了一对保存完整、器型纹饰一致的青花梅瓶,瓶内还发现了大量花生、谷物等残留物。此次考古共发掘出金、银、铜、瓷等类别文物数十件,但毫无疑问这对青花梅瓶是墓中幸存下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梅瓶口径7、底径12、最大腹径22、连盖通高53厘米,藏于头龛内。梅瓶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典型的实用性器物,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瓶式,最早出现于唐代,自宋代开始流行,明代梅瓶除了“清沽美酒、插花弄影”的功能外,常被贵族用作随葬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宋元时期流行的通体白釉和白釉黑彩的简约典雅。这对梅瓶通体青花,釉色莹润细腻,青花色泽鲜丽。腹部绘有牡丹花纹和龙纹,缠枝伸展自如,牡丹花瓣鲜活,龙嘴微张,双目圆睁,龙身缠绕隐藏于花枝中,仅见两爪,生动自然,活灵活现。

造桥铺路,义官墓填补历史空白

通过释读墓中买地券及残存的墓志,我们得知这对梅瓶的主人是明代荣藩王府的义官,名叫宋贵。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明朝历代帝王陆续分封诸皇子、宗室到各地建藩立府。第一代荣王是明宪宗第十三子朱祐枢,1508年就藩,宋贵就是追随他来到常德的。宋贵历侍四代荣王,官至荣王府右承奉,正六品,主要负责王府处理、人事行政、建筑工程等。

明代王府义官一般由宦官充任,然而不同于明代中后期其他擅作威福的太监们,宋贵在世期间曾做过不少利民的好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重修七里桥。清嘉庆《常德府志》记载:“七里桥,府北七里驿道,水出浮山,径此入柳叶湖。明知县锺銮修。后圮,荣府承奉宋贵重修。”七里桥,离常德城府七里,曾被称为常德城北第一座桥,是当时民众从城北进出的必经之路,曾倒塌,后由宋贵在荣王的支持下重修而成的。七里桥的修建大大缩短了民众出行时间,促进了穿紫河两岸的商业贸易往来,在当时是极大的利民工程。现今在原址附近重建的七里桥气势恢宏,仍然发挥着城市交通的功能,两旁的人行走廊重现了明代风雨廊桥的古朴风韵。我们也能透过穿紫河畔宋贵墓出土的这一对梅瓶窥见常德数百年前荣王府时代的历史一隅。

据悉,当年考古共发现11座义官墓,以宋贵墓为首,其余均较为规则地排列在其西边。如此大规模的义官墓在常德地区,乃至整个湖南都实属罕见,只有在南京和成都地区曾发掘过大规模属于义官的墓葬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考古发现给向世人留下了更多关于荣王府的历史线索,揭开了荣王府神秘面纱的一角。此次发现还为明代各藩王王府的内部管理、与朝廷的关系、与各藩地关系等研究都提供了一批崭新的材料。荣王府百年的历史也恰恰是明中后期由盛转衰的再现,向学者打开了审视这段过往的另一个剖面,并弥补了诸多史料的不足。

风云变幻,穿紫河畔再现往日繁华

穿紫河里千帆竞发,各路商船络绎不绝。岸边小摊小贩散作一团,叫卖声连连不断。但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随着分藩制度的僵化,明王朝走向了下坡路,红楼一梦后,藩王的时代终究落幕。曾经盛极一时“载鱼万担,载米万斛”和“黔、蜀、闽、广、江、浙、陕、豫之商毕集”的千年古运河河畔的富庶也化为了尘土。王朝更替,政局动乱,沧海横流,百姓民不聊生,穿紫河畔的热闹不复从前,好在随着政治清明,发政施仁,社会稳定,来来往往的商船又出现在穿紫河中。

穿紫河的由来颇具诗意。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采菱行》中吟诵: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取诗中“紫菱”之意,穿紫河得名。但上世纪80年代,穿紫河因河流改道,变成了一滩死水,散发阵阵恶臭,引起周围群众强烈不满。为此常德市政府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整治,斥巨资,拆河堤、疏河道、增加调蓄容积、建立新型雨水泵站截留两岸污水排放口、修建地下管网,让曾经臭极一时的无源死水重新泛起了碧波,紫菱重新在河中生长。

现如今大小常德河街、长廊戏台、观景平台及德国风情街纷纷沿两岸建起,穿紫河带俨然从一条臭水沟化身为一座新兴旅游景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游玩度假,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同时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

居民群众或游客朋友泛起一艘小舟荡漾在穿紫河中,欢声笑语,莺歌燕燕,岸边临水休闲道路上熙熙攘攘,人声鼎,百年前的胜景又重现于眼前,常德地区的发展还在继续,繁华的路途没有终点,青花梅瓶将在博物馆的展柜中继续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实习生吴叮 摄影记者王家骥 部分史料、发掘图片由常德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