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汶上县聚焦社区治理领域突出问题,打造“红色堡垒、红色队伍、红色阵地、红色物业、红色机制、红色活动”“六红微矩阵”,探索“数字+”现代化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居民小区由“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跃升,“汶暖邻里”治理品牌效应凸显。

汶上街道用好改革“金钥匙”

以“彩虹”促和谐暖民心

“强队伍”,锻造高效调解团队。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红帆驿站”设立“彩虹”调解室3处,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队伍、小区“三长”和网格员等基层人员中,选聘20名调解员组建“彩虹调解队”,开展“彩虹调解大讲堂”活动,邀请法律顾问、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士授课,推动调解队伍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优制度”,建立多元调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分级化解机制,对微小矛盾,发挥网格调解小分队作用,将矛盾化解在网格;对一般矛盾纠纷,提交社区“周三例会”协商解决;对重大纠纷,发挥社区“彩虹”调解室、“三官一律”等专业力量作用,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重成效”,共建和谐幸福家园。“彩虹调解队”争当社区“和事佬”,走百家门、调百家事、解百家忧,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次。引导居民善用协商议事解决邻里争端和民生诉求,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彩虹调解队”获评2023年度济宁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都街道聚焦精准服务

擦亮“红映中都 数治网格”品牌

实施数据强基,做活“一网通览”数据化底座。以上级数据为基础,AI识别、门禁道闸、烟感报警、高空抛物等物联感知设备采集补充,建立“99+1”数据归集核对机制,实现辖区内99%的数据自动归集,网格员进行最后1步核对校验,准确掌握辖区户籍、人口、房屋等信息以及市场主体的真实动态。

强化云脑赋能,打造“多元网格”品牌化场景。探索“大数据+智慧网格”模式,打造“嘟来办”、数智统计、法智中都等一体化指挥、一体化服务综合应用系统。以“红映中都”小程序、政务微信为载体,建立触达居民的各级微群组1205个,打造维护居民高频诉求库,“智能AI+网格员”互补互促。

聚焦分级办理,打造“幸福中都”示范化品牌。深化“红色物业”建设,落实督导考评制度,集中解决小区飞线、私搭乱建、噪音污染、占用通道等突出问题。探索打造“1、2、3,嘟来办”事件办理机制,构建“问、派、转、办、审、回”6步闭环机制,逐渐由“民呼我应”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站街道打造“邻里和”体系

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

建立“邻里和”治理体系。搭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管理机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设立“三级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划分44个“微网格”,选优配强18名小区支部书记,47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实现让居民在网格内“找得到党员、看得到党旗、听得到党的声音”。

集聚“邻里和”工作合力。依托南站街道“搭把手”志愿服务平台,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20支,面向困难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3类特殊群体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联合22个共驻共建单位开展“公益市集”活动54次。打造“业态全、服务暖”一刻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开设“邻里汇”益居工坊,汇聚近40余种业态、10余家连锁品牌、200余家商户为居民提供服务。

搭建“邻里和”交流平台。畅通居民诉求渠道,探索智慧社区平台“上报、服务、评价”闭环模式,实现小区问题一键反映,报事报修一键触达。开展社区大讲堂、党支部“叨叨亭”“议事亭”等小区居民议事模式,实行社区“两委”、小区党支部党员干部“每日半小时”工作法,真正实现群众意见建议“听得着”、诉求办理“落得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店镇巧用“和美”积分管理机制

做好社区治理“大文章”

强化“全域摸排”,动态掌握诉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村支部书记“136遍访农户”机制,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发挥网格员作用,创新“521”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收集矛盾风险隐患信息,建立动态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化解有方”。

强化“为民情怀”,凝聚化解合力。主动靠上解决群众诉求。接到转办工单后,包村科级干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调查情况,各管区安排专人进行思想引导、调解化解,业务部门负责政策解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及时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实行“热线办理日通报”机制,每日汇总通报当天热线办理情况,确保按照时限要求处置到位。

强化“村民自治”,打造和美阵地。在全县率先推行“和美”积分管理模式,打造“信用+志愿服务”管理站、积分兑换超市、“和美”文化广场,不断拓展“和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新时代文明实践”应用场景,全镇25个行政村常住村民实现“和美”档案全覆盖,获新华网等媒体宣传报道60余次,实现了信用小积分撬动基层治理大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桥镇创新“邻里三共”模式

解锁邻里“幸福密码”

邻里共治强根基。建立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居民的“双联”机制,按照“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党员群众结对子,开展“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推进党员干部融入社区。构建“乡镇党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治理网格,配齐配强网格党小组,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络。

邻里共商化纠纷。建立“和为贵”调解室,搭建邻里议事厅、邻里恳谈会等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将全镇机关干部全部下沉分配到村社区一线,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孵化培育居家养老、康养保健、托幼服务等社区社会组织,组织“村BA”“趣味运动会”等文化娱乐、邻里共建活动,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邻困共助解难题。全面落实兜底政策,依托低保政策和慈善“朝阳助学”救助困难学生36人,联合开发区医院实体化运营“如康家园”,对32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定期开展康复、就业、日间照料等服务,建成并验收金水桥小学“关爱儿童之家”。优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睦邻友好的新农村氛围日益浓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