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2年5月27日,位于河北定县东南约30公里的北疃村,突然来了一伙日军。

这伙日军属于日本陆军第53旅团。

他们一共有500多名,携带机枪、迫击炮和掷弹筒,还有很多运输弹药的汽车。

看来,他们不是路过,而是有备而来,打算在这里大打一场。

侵华日军在中国战线拉的战线长,各地分布的常驻兵力很少,像这样兴师动众,出动这么多人到一个村子里来,是为哪般?

原来,北疃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堡垒村,定县机关和抗日武装力量就驻扎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扫荡”】

这里有四通八达的地道,让日军摸不着头脑。他们几次偷袭,都没有得手,反倒是损兵折将,吃了不小的亏。

这让日军憋屈窝火,总想找机会报复。

1942年5月,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拉开帷幕,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扫荡”“分进合击”“坚壁清野”等诸多战术,大搞“三光”,企图扼杀抗日军民。

半月之后,根据地面积大大减少,八路军损失较大。

在日军向北疃村发起进攻之前,定南县委就料到敌人要来。

5月26日晚上,定南县委机关人员和县大队二中队都转移到了距北疃村南面3公里处的东湖村。

县大队政委赵树光率县大队1、3中队,还有区小队和当地民兵,留在北疃村活动。

赵政委判断,敌人这次来的人不多,最多百十人样子。村里有纵横交错的地道,敌人即使来了,也能把他们打得晕头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把手中的兵力分成了三部分,设立了三道防线,打算痛击敌人。

第一道防线在村外500米,第二道防线是依据村里的土炮楼,第三道防线就是那些地道。

5月27日凌晨5时,日军神不知鬼不觉,来到了村外。。

在很多抗日题材作品中,都说八路军擅长夜战,所以日军晚上不敢出门,其实这并不客观。侵华日军经常在半夜或者凌晨发动袭击,这不是什么稀罕事。

日军到来之后,并没有急于发动进攻,而是从四面八方将村子围了个密不透风。

500多名日军还带着迫击炮、机关枪等重武器,竟然没有发出一点声响,鸡没飞,狗没叫,村头的哨兵也没有发现。

到了早上6点,日军包围圈形成之后,骑在大洋马上的日军少将旅团长上板胜掏出了指挥刀,日军的进攻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兵进攻之前,他们首先用迫击炮向村子里的民房猛轰。

农村的房子,大多是用泥土和庄稼秸秆建的,只有少数地主才建有灰砖结构的房子。

因此,房子遭到炮击之后,很快燃起了大火。

仅仅10多分钟,村子里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遭到如此进攻,村子里却没有人还击,日军的胆子肥了起来。

日军端着三八步枪,龇牙咧嘴冲向村里冲去。

当日军进村之后,藏在围墙上、炮楼上的战士们,在赵政委的指挥下一起向敌人开火。

敌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地上横七竖八躺着日军的尸体。上板胜在战马上,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切,气得浑身发抖,下令用迫击炮再次轰击。

炮轰之后,步兵再次组织进攻。

但这里地形复杂,日军进攻再次受挫。

这样反反复复,你攻我打,双方激战了好几个回合,没有分出胜负。

战斗到下午1点多,日军控制住了村子的主要街道,村里的八路军不得不转入地道,跟敌人继续战斗。

由于北疃村距离东湖村只有几里路,在那里的县大队2中队得知消息之后,很快赶来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到了南疃村,在县大队长范栋申的指挥下,打算声援1、3中队。

可是日军似乎早有防备,2中队刚进村,就被敌人包围。

他们组织了几次突围,都没有取得成功。

范栋申决定保存实力,打算到黄昏之后,再进行突围

日军也料到了这一点,把村子围得严丝合缝。

八路军尝试了两次突围,都失败了。

范大队长果断作出决定,全部下地道。

下了地道,范栋申暗暗叫苦,原来战斗打响之后,村里的群众已经进了地道。

日军通过汉奸,找到了地道的入口,他们将携带来的瓦斯往洞里施放。

范栋申带人从另外的入口进入地洞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不少群众中毒身亡。

范栋申一见,让战士们用小便把毛巾弄湿,然后堵住嘴巴,在村长的带领下,撤出地道,回到东湖村。

那么,北疃村的情况如何?

日军也通过汉奸发现了洞口,他们把茅草和毒气弹都弄到一块,然后点燃,再用湿透的被子盖住洞口。

日军释放的毒气弹不但有催泪型的,也有喷嚏型和窒息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毒之后,会流鼻涕、打喷嚏,还会全身发烧,胸闷、气喘。

不少群众被残忍毒死。最先死亡的,大多是身体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

青壮年体力较强,不少人冲了出去,但出去之后,随即被守在洞口的日军打死。

几个小时之后,洞口几十米内的空地上,横七竖八堆满了尸体,鲜血把泥土染成了黑红色。

待毒气散去之后,毫无人性的日军,蜂拥进入地道抓捕活着的村民,从11岁的女孩到70岁的老妪都惨遭毒手。

这次日军血洗南北疃村,共有800多名村民被残杀。

1、3分队的战士进入地道,很多人也用毛巾堵嘴。这办法时间短还可以,时间久了也就失效,很多战士头重脚轻,有气无力。

到了27日下午5时许,20多名中毒战士被俘,关到了民兵队长刘占魁的家。

大家非常绝望,觉得这次是在劫难逃了。

就在这时候,救星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救星不是别人,是民兵李德祥。

李德祥前几年在东北日本人开的煤矿干过,会说日语。

他体质也不错,从洞中出来之后,告诉日军:“我的良民大大的,给皇军带过路。”

日军看李德祥没穿军装,又没带武器,还会说日语,便让他出去喝水。

中毒的人最大的症状就是口渴,喉咙渴得冒烟。

再加上凌晨被日军包围之后,大家都没有喝过水,更是渴得难受。

李德祥到了井台上,打了一桶水,趴在上面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

这时,他一抬头,发现刘占魁家窗口有一张熟悉的脸,这不是县大队的赵树光政委吗?

于是他提了一桶水,直奔刘占魁家。

“你的,送水的不许。”

“太君,是你们的头派我来送水的。”李德祥用日语说道。

“他们是八路,为什么要给他们送水?”

李德祥说道:“上司说了,渴死了就没有价值了。”

看守的日军一听,让他进去了。

一见李德祥进来,赵政委和战士们眼睛放光,再看到他提着一桶水进来,更是来了精神。

大家纷纷向他靠拢,打算痛痛快快喝个够。

只有刘占魁非常冷静,在那里凝神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大家打算喝水的时候,刘占魁突然一个箭步上前,用双手按住了桶口,说道:“大家不能喝。”

“为什么?”

刘占魁没解释,反问道:“喝水和出去,哪个重要?”

“当然是出去啊”

“这桶水能让大家出去?”

刘占魁说:“我知道大家渴,但是这水可以救大家的命,让大家出去。”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刘占魁说:“我们用水把墙壁湿透,然后挖通,钻墙出去。”

大伙一听,觉得有道理。过去的房墙是用土胚堆砌的,只要湿透,倒很容易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方已经老化的土坯墙】

可是就这么一桶水,怎么能将墙体湿透呢?

刘占魁说:“我有办法。”

只见他脱下上衣,摁到了桶里。

衣服湿透之后,他拿出来捂到土坯上。

这样,很快将一块墙体弄湿,然后抠出土坯,很快弄出一个洞。

顺着这个洞口,大家钻到另一户农民家,在那里找到一个地道。

这是刘占魁和邻居新挖的地道,还没有跟村里的地道联网。

大家进去之后,从那里到了村外,安全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中,有许许多多的抗日军民跟敌人斗智斗勇,为战胜侵略者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

参考资料:

1,《定州文史资料》,定州市政协

2,《血色冀中》,李秉新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