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春节假期,昆明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68.4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2.93%;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154.0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8.43%。

这距离去年初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致信网友欢迎大家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不过短短一年时间。为什么昆明如此令人向往?昆明究竟有何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市里摩肩接踵的游客

放眼世界各大旅游城市,最能展现其城市风采、体现其气质风韵、反映其生活风范的地方,总是闪耀着文化光彩。昆明同样如此,除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还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时代,昆明着力打造文化地标建筑、特色文化街区、生活美学空间,赓续文脉,涵养精神,使昆明更具文化气质和文化品质。

01

架构深厚文化骨架

今年春节假期,为了打卡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西南联大旧址等昆明文化地标,来自四川的游客赵女士特意带着女儿到昆明旅游观光。

事实上,像赵女士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昆明各大文化场所络绎不绝的游客,许多人是专程来感受云南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文物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拂去历史尘埃,越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我们的目光与古滇祖先再次相遇。

千百年来留下的战国牛虎铜案、西汉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滇王编钟、石寨山“滇王之印”、河泊所汉代简牍和封泥,以及郑和、聂耳……架构起昆明深厚文化的骨架。

从战国到西汉,古滇国在滇池地区雄踞一方,后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南诏国、大理国时期,昆明分别称拓东城、鄯阐城,作为东都。元代改称中庆城,设置昆明县,作为云南的省会并沿袭至今。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不变的是昆明的多样地貌和多元文化。

研究云南历史文化的自媒体博主“南曲文化”认为,“昆明文化”特色既保留了最原始、最古典的文化形态,又融入了最时髦、最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自古以来,昆明就是民族迁徙的大走廊,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民族在昆明交汇,26个民族和众多的支系,保存着各自的文化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马碧鸡坊

在这里,昆明文庙、金马碧鸡坊、云南陆军讲武堂、纪念“重九起义”的“重九廊”、护国纪念碑、西南联大大师云集的文林街、“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这些穿越历史的古迹遗存,记录着历史上屯田定边政策、汉民族移民迁徙等带来的中原文化影响和深度的民族文化融合,让人感受近现代历史烟云。

明代朱元璋向云南大量移民,移入昆明及附近地区的就有30多万人,这极大地影响了昆明地区的文化面貌,使之具有更多的不同文化特征。例如在饮食上,滇菜是八方风味的汇聚,包含了多种菜系的风味。这种吸纳外来文化的特征体现于昆明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到绘画艺术,从语言到诗歌,从音乐舞蹈到节日庆典,无不表现出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陆军讲武堂

“天气十里不同天,美食也十里不同味。”在美食“UP主”紫微看来,昆明美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这个多样性在昆明的餐馆种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个城市的“好菜”在昆明都能找到,可以领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美食风情。

02

塑造N种生活模样

昆明的美妙之处,不仅仅是昔日茶马古道上“壮丽大城”的荣光。汇东方与西方、融传统与现代的特质,使多元在这里不只是一个词汇,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塑造N种生活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霞之影”服饰秀

伴随着古风歌曲,3名身材高挑的女士,身穿蜡染民族服装,戴着银饰耳坠,从花园中缓缓走来,这条视频出自有百万粉丝的账号“时尚奶奶美出云南”。3位昆明奶奶中,有新中国第一代空姐、第一代土木工程师,退休前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退休后用自己年轻的心态、潮流的穿搭,拍视频宣传昆明的美,诠释退休后的别样幸福生活。

作品曾亮相2022年昆明民族时装周的设计师王顺富表示,昆明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给予设计师丰富的创作灵感,自己将绘画、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与服装元素进行解构设计,缔造出国际化的中国高级时装。

法式焗蜗牛、摩洛哥“古斯古斯”、墨西哥玉米片、傣族风味鸡脚,中午用餐时段,在昆明一家充满异域风情的餐厅,法国小哥杨阳正不停穿梭于后厨和前厅,为食客送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杨阳经营的餐厅,除了提供法国、墨西哥、意大利的菜品和云南本地特色美食,每逢节假日还会举办摇摆舞聚会、火把节狂欢等各式主题活动。他说:“在昆明,你能听见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所有人都能融合在这里,分享多元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在创意集市中的土耳其咖啡

来自孟加拉国的法拉贝就读于西南林业大学,他喜欢昆明多元的文化、美味的食物和友好的人们,他说:“如果你来到这座城市,你就不会想离开。”

昆明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心城市,有10个世居民族,54个民族成分,常住人口860万,少数民族户籍人口99.3万,是全国省会城市中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最多、世居民族成分最多的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位居省会城市第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

毫不夸张地说,昆明是一座将民族特点与现代都市融合得非常好的城市,在昆明的公园里,你随处可见穿着彝族、白族、傣族等民族服饰唱歌跳舞的老年人,也可以看到穿着汉服在红墙黄瓦下拍照的年轻人。你可以随时加入社区球场上的全民健身活动,也可以带着热爱的小众文化在公园里自得其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星社区百家宴

每年中秋节前夕,盘龙区金星社区都会举办一场民族团结百家宴,辖区居民和餐馆共凑一桌菜,以众筹的方式吃团圆饭,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注解。

“昆明老街老建筑,笑脸盈盈的市民,拿着筷子吃过桥米线的外国友人……”在这里,没有冷漠疏离的路人甲乙丙,只有包容随和的昆明人,让这座城市有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质,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舒适。

03

古城焕发新魅力

城市的多元文化积淀,促进了其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昆明这座“老城”不断焕发新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海埂大坝给海鸥喂食

到海埂大坝赴红嘴鸥不远万里的春城之约,到云南民族村体验民族风情,到昆明老街、南强街巷感受别样的夜昆明,到阳光温暖、书香浓郁的城市书房阅读,到可以触摸时光印记的庭院剧场看戏,到烟波浩渺的滇池边村落欣赏落霞与夕阳……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生活方式,让昆明“好在”实至名归。

文化,是镌刻在昆明这座城市中的隽永基因。而文化和创意的结合,则激发出这座城市的无限活力。

在昆明老街的闹市中,马家大院坐落于此,它是昆明市区内现存最完整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百年历史的老院如今成为推广云南戏剧文化的重要场所。白天,游人在四合五天井中游览歇脚,在走马转角楼间拍照留念,在庭院中喝茶寻史;夜幕降临,庭院一物一景走入剧情,演员登场,观众屏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家大院里的戏剧演出

昆明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杨明说:“结合文化空间建设的脚步,我们把很多名人的戏剧放在院子里,把很多好的戏剧放在院子里,就形成了昆明的庭院戏剧。”

去年以来,“抖友”们发现一个现象,昆明很火。抖音上随便一刷,昆明的各色吃、喝、玩、乐强势霸屏,不断占据话题榜和产生流量。

文化与美好的城市生活相依相伴。2023年,昆明再次蝉联“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旅游向往之城”荣誉称号。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截至目前,昆明共打造303个新型文化空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这些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中有了更为具象而美雅的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南强街品美食

为进一步把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发展,昆明着力建设一批文化地标建筑、打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推出一批美学生活空间、培育一批夜经济文化走廊、擦亮一批文化IP活动品牌,先后评选城市文化地标10个、生活美学空间50个、特色文化街区10条、最美阅读空间53个,城市文化更加触手可及。

赓续文脉,汲古壮今。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昆明,正在书写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来源:昆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