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的汽车的火热,以及政策、补贴不断的涌现。

最近2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手买车的事宜。

然而,选车这道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就像步入复杂多变的房市,市场的波动和潜在的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甚至会出现车企倒闭的情形。

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

内行人给出了建议,近两年买车谨记“买大、买多、不买新”,准没错!

这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买大

这里的“大”指的是那些经过市场考验,拥有坚实技术基础和稳定财务状况的大品牌。

盲目追求车辆的外观炫酷、配置高端,很可能会落得一地鸡毛的下场。

过去五年的市场变化,为这个观点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明。

回顾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风口上,新势力品牌多达48家。

而今,这个数字不仅减半,还有许多品牌苦苦挣扎在生存的边缘。

原因何在?说白了就是,造车这件事并没有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譬如,有的企业烧尽了数十亿资金,却未能交付一辆成熟的车。

有的企业虽然营销手段高明,但产品本身质量不过关,最终难以立足。

更有一些企业,造型独特,配置给力,但由于战略的偏差,最终未能把握住这股东风,留下了市场的遗憾。

是这些企业家不给力吗?似乎也不是。

像拜腾汽车的创始人毕福康,被称为“宝马i8之父”,在宝马工作过二十年。

前有制造业的丰富经验,后有腾讯、一汽、宁德时代和富士康的百亿投资——依旧没改变惨痛的结局。

甚至一些品牌,还背靠“大厂”,一众消费者都笃定绝不倒闭。

但持续的亏损下,依旧改变不了裁员、停产、解散的命运。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了买车这个事,不要迷信光环,要买就要买大品牌,经过时间检验,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那种。

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买多

所谓的“买多”,是指选择那些月销量稳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销售数量的车型或车企。

这不仅是对品牌实力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车辆质量和市场接受度的一种投票。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销量是一辆汽车最核心的指标,没有之一。

说白了就是,稳定的销量,不仅意味着该车型,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也预示着其后续的保值率,以及服务支持的可靠性。

正如一条河流,经过长时间的流淌,必然有其合理的道路。

销量高的车型也是如此,它们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其性能与价值。

特别是选购新能源时,稳定的销量还代表了成熟的制造工艺、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及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此外,高销量的车型,在二手市场的流通性也更强,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

一旦需要更换车辆,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热销的车型,往往更容易出手,价格也更高。

相反,像威马、高合这样的品牌,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打骨折都卖出去。

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买新

“不买新”是一条对于消费者而言,极为重要的指南。

它提醒我们在选择汽车时,应谨慎对待那些,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品牌。

汽车工业的复杂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背后,是对数十万种零件的严格把控,和无数次的试错改进。

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成为影响车辆性能,甚至安全的隐患。

以威马汽车为例,早期一批新车,在充电方面遇到了难题:车辆无法充满电,而原因竟然让车企和供应商一时难以查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仅说明了汽车制造中的复杂性,也反映出新品牌在经验积累,和问题应对上的不足。

虽然后续通过与电池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找到了解决方案,但这个过程中,无疑增加了车主的不便和焦虑。

此外,汽车制造的“人机物料法环”极为复杂,从设计、制造到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的精密度和严格的标准。

对于新品牌来说,尽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人才,但团队间的默契与磨合需要时间积累。

初期产品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电机噪音、车辆异响等,甚至一些更加严重的技术缺陷。

因此,选择汽车时,避免购买新品牌,不仅是一种谨慎,也是对自己投资的一种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虽然最近的汽车市场很火,性价比很高。

特别是有很多新品牌的加入,给市场添加了很多热度,同时,外形还很炫酷。

但心动之余,还是等等,坚持“买大、买多、不买新”,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