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们可以终结结核病!”2024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前夕,世卫组织喊出了这个口号。其解释称,该口号传达了一种希望和信心,即通过高层领导重视、增加投资和更快采纳世卫组织的新建议,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重新走上扭转结核病流行趋势的轨道。

与之相呼应,近段时间国内多个机构相继举行活动介绍结核病防治进展。几场论坛内容和嘉宾皆有交叉,核心都在呼吁加强筛查能力、资金投入和药物研发。多年来,国内为应对结核病投入了大量资源,发病率等指标不断下降,但整体负担仍居于世界前列。也因此,国内外都在探讨如何才能终结结核病流行。

“我认为结核病现在主要的难题排在最前面还是早期发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控中心主任赵雁林在一场活动上说,“现在疾病特别是传染病早期诊疗诊断是特别关键的问题,现在的结核病有一定的隐匿性,有一部分病人没有症状,怎么样及时把这些人在群体里发现出来,这个非常关键和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结控中心主任赵雁林在论坛致辞。主办方供图

加强早期筛查

结核病无疑是一个老话题。为了应对结核病,现今有成熟的治疗方案,相应的资金投入,成套的防治机构,但对比2035年“终止全球结核病流行”的目标,现行的防控体系尚有改进空间。

“当下正是将承诺转化为切实行动的重大时刻。”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在终止结核病研讨会上说,“只要有正确的投资和行动,加强结核病诊疗与相关科研,减少灾难性支出,中国就能加快终止结核病的步伐。”

去年末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介绍,中国2022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8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中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占全球发病数的7.1%。

为了终结结核病流行,业界一个普遍观点是应该加强患者筛查和早期诊断能力。在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的一次活动上,中国疾控中心结控中心主任赵雁林表示,人感染结核病后1-2年内发病概率在60%~90%,其中70%会被发现并治疗,但30%的人可能是潜伏感染。“如果这部分人发病会逐步过渡到亚临床期(体内有病变但没有临床表现),有没有去医院就诊,是非常潜在和重要的传染源。”他说,“如果关口前移,往前走,除了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也发现亚临床结核病人,阻断新近感染者,就能大大减少他的发病,进而减少他在社区中的传播。”赵雁林表示,重点筛查结核病期和亚临床期患者以及新近感染者是关口前移、升级防治策略的核心举措。

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治所所长竺丽梅表示,目前结核病诊断治疗主要在定点医院,但90%以上患者首诊可能在综合医院乃至社区医院,需要探索新技术新途径尽早发现这些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治所所长竺丽梅在论坛介绍江苏防治结核病的情况。主办方供图

江苏属于结核病的低疫情地区,也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在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上有较多经验。竺丽梅介绍,在江苏规划中,希望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的结核病检查率达到90%以上,潜伏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要达到60%。其中多项举措都与信息化建设有关,例如,当地建设了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正试点在60家社区医院和2家三甲医院开展人工智能阅片。相关检测设备也在“前移”,她介绍,2024年将试点为20个社区配备耐药分子生物学检测设备,所有到定点医院或者社区的结核门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都可以获得免费耐药分子生物学检测。

与江苏情况相似,浙江也有比较好的基础开展筛查工作。浙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防制所所长陈彬介绍,浙江结核疫情近十年下降超过60%,但仍有较大的结核负担。当地人口呈输入增长趋势,除本地疫情也面临输入性结核疫情。2021年国家层面提出建设“无结核社区”后,浙江各级政府也跟进采取了多项举措。例如,当地将学生结核感染检查、65岁以上老年胸片体检纳入体检必检项目,“这些人做体检筛查都是免费的,打造了非常好的主动筛查基础。”陈彬举例,常山县无结核社区建设中,累计集中筛查5万人,其中65岁以上筛查4.6万人,老年人筛查覆盖率达92%,同时将筛查出的结核病患者纳入免费治疗范围。

主动发现的举措也可以用在疾病负担较重、经济条件相对一般的地区。云南去年GDP为3万亿元,远低于浙江(8.3万亿元)和江苏(12.8万亿),而结核病一直是当地因病致贫的重要因素,从政策路径上,当地将结核病特别纳入了健康扶贫、乡村振兴的相关文件,通过补助和报销减少患者负担,提高服务可及性。由于资源有限,当地的筛查工作也聚焦重点人群,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群体,在体检、血糖控制等项目中纳入结核病筛查服务。“去年8月份的时候得到了一个突破,65岁以上老年人做体检的时候可以照胸片了,这个钱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里头承担和支出,这样就减少了对我们结核专项资金的需求。”云南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许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在论坛致辞。主办方供图

缩短疗程仍需新药

谈及技术升级,业界一个普遍的希望就是更新药物、缩短疗程。“我们特别渴望切实可行又便宜又稳定又安全的新技术,如果真的有很好的药品吃上一天就好了”许琳说。

当前结核病治疗疗程约为6-8个月,患者经济负担较大,也需要忍耐药物副作用。“患者经过两个月治疗情况迅速好转,之后每个月还要掏一笔钱出来治疗的时候,就会开始犹豫,还要不要继续治疗?”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张文宏说。而不规范治疗很可能进而导致耐药结核出现,将疗程增加至18-24个月,这也意味着“灾难性支出”。

张文宏介绍,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研究更新治疗方案,有望将疗程缩短到4个月,但若想进一步缩短疗程,仍需要更新药物。

张文宏在圆桌环节告诉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我现在等得很着急,你这个新药出来之前,我现在就是4个月(疗程),如果敏感结核再降到两个月,你就得有新药出来。”

丁胜在回应张文宏时也坦言,结核病新药研发有一定难度。“结核病药物研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经验,比较容易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到,所以剩下都是难的。”他举例,试验中很多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果,但受结核分枝杆菌特殊细胞结构的影响,药物不易发挥作用。不过新药研发工作也在推进。

丁胜透露,新的药物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提升,例如服用便捷、毒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针对靶点效果好等。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快速推进三条结核病药物研发管线。其中一款小分子抑制剂GDI-2取得了快速进展,有潜力大幅缩短结核病治疗的疗程,从标准的4-6个月缩短为仅需1-2个月,并为耐药结核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有望于2024年底前达成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采写:实习生潘洁 南都记者宋承翰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