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作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作品犀利深刻,充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鲁迅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家庭,从小就见识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这让他很早就萌生了改变社会的念头。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学习医学。然而,他却目睹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受歧视的遭遇,这让他意识到,光靠医学救不了中国,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来唤醒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深刻的寓意,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此后,他陆续创作了《呐喊》、《彷徨》等小说集,以及大量杂文、散文、评论作品,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反思。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文学大师,却在身后遭到了一位女作家的口诛笔伐,这个人便是苏雪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雪林出生于1897年3月26日,是浙江瑞安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女作家之一。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她考入了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后来又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国文系。

在那个年代,女性接受教育并不容易,苏雪林能够一路逆袭,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在北师大,苏雪林遇到了胡适、周作人这些大文豪,他们对苏雪林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们的指导下,苏雪林的文学水平迅速提高,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并很快引起了文坛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的苏雪林非常敬仰鲁迅,她把鲁迅先生视为自己的偶像。在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作品时,她还在扉页上写下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这样的字句。

随着故事的发展,谁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以鲁迅为偶像的一个人,后来因为一些事情,成了一个坚定的反鲁学者,与“捧鲁派”针锋相对,后期更是以反鲁闻名于世。

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30周年(1966年),苏雪林更加变本加厉地攻击他,甚至发表了一篇长达2.7万字的《鲁迅传论》,专门批评鲁迅先生,也将自己的“反鲁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苏雪林攻击鲁迅的文章可谓让人大跌眼镜,她在文章中使用了“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等带有人身攻击的恶毒字眼,可见对鲁迅先生的有多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苏雪林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呢?

苏雪林对鲁迅态度转变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不过最可靠的说法是,苏雪林生性孤傲,自尊心强,对他人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唯独面对胡适、鲁迅这些大文豪时,才会显得比较谦虚,并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

据传,苏雪林在出版第一部作品《绿天》后,曾满怀期待地向鲁迅先生请教,希望得到这位文坛领袖的指点。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鲁迅先生对《绿天》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这令苏雪林十分失望,也为她日后的态度转变埋下了伏笔。

后来,在一次文学聚会上,苏雪林终于见到了她景仰已久的鲁迅先生。在他人的介绍下,苏雪林满怀欣喜地向鲁迅先生伸出手,想要与他握手致意。然而,鲁迅先生却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并未与她握手。这一举动,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苏雪林倍感羞辱。那一刻,她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雪林是否真的因为鲁迅先生的轻视而改变了态度?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谜。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一事件无疑是导致她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那以后,她就成了一个坚定的“反鲁派”。

也正是因为这股子心高气傲的劲儿,她在婚姻生活中也过得并不幸福,与丈夫相处并不和睦。据说,她和丈夫张宝龄曾因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发生争执。张宝龄要求她煮一碗热汤,但她却拒绝了,苏雪林认为自己不是传统的劳动妇女,不应该做这种琐事。

这件事之后,两人的矛盾也更加激化,最终以分居结束。此后,苏雪林独自生活,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

苏雪林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她既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也有让人不齿的地方。最终,苏雪林于1999年孤独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有学者评价苏雪林称:“苏之贬鲁、批鲁自成体系,其中有些观点,如认为鲁迅有“矛盾人格”、“多疑性格”等等,亦堪称真知卓见。然而,其偏见、极端、不合情理与事理之处也异常明显。她以这种心理与标准来从事鲁迅传写作,缺陷也不可避免,特别是其中带有人身攻击的恶毒话语,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有害的。总体而言,阅读苏雪林的作品,应当避免被其情绪化语调所误导,对其中观点亦须仔细甄别、推敲,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