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穿衣服、走路……这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却是难以企及的奢望。他们幻想着有天能摆脱痛苦,重新恢复肢体自我控制的能力。终于,由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文德带领的手及上肢外科团队,不断突破创新医疗技术,让偏瘫患者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效果显著!自主喝水、穿衣不再困难

3月21日,爱济南记者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手及上肢外科病房内,见到了此前采访报道《41岁男子偏瘫四年创新结合手术重燃希望》的主人公许先生。五天前,他刚做完第三次手术。在记者面前,他展示了跨步行走、胳膊上举、肘关节屈伸、喝水、拿手机等复杂动作。就在半年前,他还因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偏瘫,行动困难等问题而焦虑。经过三次手术后,许先生上下肢肌张力已经有明显缓解。“现在,我明显感觉到整个右侧肢体都放松下来了,你看我现在都能自己端起杯子喝水了。”许先生一边展示一边向记者分享内心的喜悦。

许先生拿杯子喝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先生拿杯子喝水

五年前,许先生因高血压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呈挎篮子姿态,手指抓握,右脚内翻、脚趾抓地,行走十分困难。去年,他慕名来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寻求王文德医生的帮助,王文德团队对其右侧肢体实施了选择性神经运动支切断+功能重建术。术后,许先生的右侧肢体有了明显改善。

“刚刚进行的第三次手术,我们分别对他的右侧上下肢进行了拇指对掌重建和跟腱挛缩的矫正。”王文德告诉记者,再配合后期的康复训练,自由行走、喝水、穿衣服等一系列生活自理的动作在许先生身上也不再是难题。

宣传赋能!更多偏瘫患者慕名而来

同样,与许先生有相似情况的刘大爷经王文德团队治疗后,偏瘫的右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原来走路的时候足内翻,脚落地后放不平,踝关节很僵硬。术后明显感觉右腿轻松了,下地走路脚也放平了,走路灵活多了。”刘大爷告诉记者。

据了解,家住历城区港沟街道的刘大爷今年55岁,三年前因脑出血后遗症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右半身肌张力高,抬肩困难,手指紧握,上肢呈挎篮子姿态,肘关节不能自主做动作,下肢可站立行走,但有严重的足下垂及足内翻,走路划圈明显。四年来,刘大爷备受折磨和煎熬,为了让自己能够康复,刘大爷多地求医问药,但效果都不理想。去年12月,刘大爷及家人看到爱济南客户端发出的名为《41岁男子偏瘫四年创新结合手术重燃希望》的报道后,慕名找到王文德主任,表明想进行手术的意愿。王文德在了解病情后,也感受到了刘大爷希望通过手术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渴望,将其收治住院。

王文德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文德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两个月前,王文德团队为刘大爷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其右侧肢体的神经和肌肉肌腱实施了神经调控联合多种功能重建术。现在刘大爷不仅能自由的完成抬肩、伸肘屈肘等一系列动作,右肢挎篮、划圈的情况也基本消失了,走路姿态得到明显改变。“去年年底,我们本想打算去北京看病,偶然间看到了许先生的事例,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于是决定去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找王主任,没想到手术效果这么好。”刘大爷的老伴纪阿姨告诉记者。王文德表示,一个月后刘大爷需要再做一次矫正手术,术后手指抓捏动作会更加灵活。

技术推广!为21位偏瘫患者重塑希望

“这几年我们四处求医,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医院就治好了我老伴的偏瘫。”纪阿姨激动地说。近年来,济南有很多偏瘫患者因寻医无果而放弃治疗,如今家门口的医院能治偏瘫的消息让人耳目一新。

王文德介绍,偏瘫后肌张力增高引起的上下肢关节挛缩、畸形,导致肢体过紧、运动行走困难。通过神经调控联合多种功能重建术,可以解决患者偏瘫后肌张力增高导致的行走困难、四肢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让患者恢复肢体自我控制的能力。该手术创伤不大,风险很小,只要有需求,大多数偏瘫病人都可以通过手术获得改善。

“每进行一例手术,我们都会积极随访,然后思考总结,查阅资料,与上海、北京的相关专家进行交流讨论,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王文德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的手术方式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截至目前,王文德团队共为21位偏瘫患者带去希望。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手及上肢外科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手及上肢外科团队

之所以能创新出此项技术,得益于医院更灵活的科室划分和人才队伍建设。“我们科室的医生既会神经方面的知识还会做功能重建类的手术,特别是每个医生都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创新出这种手术方式。”王文德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使偏瘫患者早日康复,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爱济南 记者: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