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动时期,北京和上海是受影响比较大的城市,北京以学生为主,上海以工人为主,闹得沸沸扬扬。当时还存在着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助着混乱,走上政治舞台,就比如说陈敢峰。

他比较特殊,在上海这座工业城市,却靠着学生的身份获得了关注,后来还担任过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九大候补委员,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市副市长,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能达到这么大的成就,正常时期想都不敢想。

只是呢,这种非正常途径获得的巅峰注定持续不了多久,1978年他就被捕入狱,1980年更是被开除党籍。

那么,他当年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敢峰194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他幼年正是国家最为动乱之时,吃了不少苦,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命运才得到蜕变。

当时国家给了广大穷苦百姓读书的机会,陈敢峰非常珍惜,成绩在校内一直名列前茅。1963年,他顺利考入同济大学城建系,成为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

当时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毕业后能分配到不错的工作,如果不是大运动,他也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奈何啊,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时,个人的意志显得极为渺小,很容易就被卷入其中。

1966年,北京那边贴上了“大字报”后,所有高校都乱套。上海这边则是工人走在前列,许多工厂都涌出“造反派”组织,随后学校才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上海大专院校联合成立了一个组织叫“红代会”,还在读书的陈敢峰因为思想激进,说话做事也比较有水平,因而被推举为“红代会”负责人之一。

学生们时间多、易蛊惑,又是最冲动的年纪,因此在上海出名的张某、王某等人经常会利用陈敢峰他们去进行“夺权”活动。

1966年11月,北京一位红小将头目带着人来到上海搞“串联”,两拨学生合编了一篇批判《解放日报》的文章并要求《解放日报》发行。

这种无理的要求,报社当然没有批准,结果陈敢峰就带着一批人去“占领”了解放日报社,阻止报纸发行,这在当时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7年的“一月风暴”,陈敢峰也是急先锋,为“造反夺权”做了许多事。凭借这些“功劳”,他得到张某重用,1969年时成为同济大学革委会主任,相当于一把手。

一个26岁的年轻人,竟然可以成为那些搞了一辈子研究、学问的老教授的上级,相当荒唐。也是在同年,他参加了九大,当选为候补委员,更厉害的还是在次年,他一跃成为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

上海当时就是直辖市,陈敢峰这个革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省级干部,放今天来看,想都不敢想,也就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了。

不过,职务虽然高了,但他地位却不高,跟那些同时期在上海工作的同级别干部完全没法比。没办法,毕竟他还是太年轻,没什么资历又没特别的手腕,当张某等人利用完他以后,慢慢就将他边缘化了,这也是他不太出名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10月,那四个人被一举粉碎,本来余党还想要在上海发起叛乱,中央察觉消息,及时派出以海军政委苏振华为首的工作组进驻上海,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局势平稳了下来。

之后革委会的成员基本逮捕的逮捕、遣散的遣散,陈敢峰由于后来没办法参与到核心层,所以第一时间只是被分配到上海第5钢铁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

不过随着中央对“两案”的逐步审理,陈敢峰当初的事迹也一一暴露出来,组织随即在1978年将陈敢峰批捕,两年后将其开除党籍

有时候不在核心也是个好处,陈敢峰出狱的时间比起以前那些“老同事”都要早,重获自由时才40多岁,还在上海浦新建筑装潢经营部工作过。不过再往后,他也没什么音讯,泯然众人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陈敢峰能够脚踏实地的走,按照他的条件和能力,也可以成为一名不错的干部,只可惜时代的影响,加上一步走错,后半生轨迹就完全改变了。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