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语堂

冷战时期,新加坡的侨胞因为子女无法接受华文教育,又担心子孙丢弃了中国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发起筹组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不仅有陈六使(陈嘉庚族侄,掌握全东南亚橡胶资源)、李光前(陈嘉庚女婿,橡胶和黄梨大王)这样的富商,更有无数的工人、市民、三轮车夫、妓女等草根阶层。

当时被传为佳话的两件事情是:1770名三轮车夫为了给南洋大学筹款“义踏”,百乐门舞厅的舞女为给南洋大学筹款“义舞”。

物色南大校长时,第一个被提出来的人是林文庆先生的长公子林可胜博士。林文庆是一个传奇华人、曾任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是邓萃英,邓只做了六个月的影子校长,就因向陈嘉庚索要巨额资金归己支配遭拒,而离职。

林可胜博士是世界生物学权威。南大和他接洽时,他没有马上答应。南大执委会也曾与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博士接触,梅贻琦博士觉得此事意义重大,表示想从美国过来先看看、然后再作决定。

当时,李光前曾极力推荐梅贻琦,认为他是一个很合乎理想的人选。当时,大家的想法是:办大学,一个作家不如一个学者,一个学者不如一个教育家,一个教育家又不如一个教育实业家。私立大学需要惨淡经营,需要一个教育实业家。

陈嘉庚(左)与李光前(中)、陈六使(右)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嘉庚(左)与李光前(中)、陈六使(右)在一起
林语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语堂

另外,南大执委会秘书也曾致函胡适博士,试探他是否有意出长南大,但是没有得到他的复信。正当南大忙着物色校长人选时,在纽约担任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团顾问的林语堂,放出口风、说他要到新加坡办一所大学。

林语堂,文学家,作品有《京华烟云》《吾国吾民》《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等。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龙溪(今漳州平和坂仔)的一个基督教家庭。

早年的林语堂受康有为的影响、曾把住宅命名为“有不为斋”,他的解释是“既是‘有为’,那么另一方面一定‘有不为’”。林语堂“不为”的事是什么?

他说:“我始终背不来总理遗嘱,我从不骑墙,也不翻筋斗,无论是身体的,精神的或政治的,我连看风头都不会,我从不今天说月亮是方的,一个礼拜后又说它是圆的,我从未不劳而获……”

于是,接下来就有一位南大执委和林语堂接头。不久,林语堂就对外说南大已聘请他为正校长,林可胜为副校长。以林可胜在学术界的地位,如何肯屈居于林语堂之下?所以南大副校长一职、后来一直就告虚悬,并且请梅贻琦出任校长的事也就没了下文。

1954年8月,林语堂应华侨陈六使与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邀赴新加坡,就任兴建中的南洋大学校长。

由于当时情势敏感,南大开办之初就商定,校长除应具国际声望外,不宜由国共任一方党员出任。就任校长前,林语堂也声明坚持"南洋大学应有一个非常单纯而无政治性的目标",并强调教授应享有绝对的思想自由。

林语堂要求理事会在1954年底和1955年底以前,至少分别筹集330万美元,陈六使不仅同意,而且承诺个人立即捐出170万美元。在获得具体承诺后,林语堂将于联合国担任翻译工作的二女婿黎明挖角到南洋大学,出任他的执行秘书,女儿林太乙则做了校长室秘书,侄儿林国荣做了会计长,于是、南洋大学成了“林家私塾”。

甚至,林语堂还专门带过去了一个“建筑主任”。南大的建筑全部完成,整体预算本来是三百多万,而林语堂提交的概算、仅仅完成建设一半,花费就要超过224万。同时,林语堂开出的工资单也是世界第一高,自己的工资则比哈佛、耶鲁校长加起来还高。

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
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语堂和妻子廖翠凤

据韩素音回忆:

  • 学校建设期间,林语堂发表了许多公告,举行了一系列记者招待会,并多次发表讲话,看来他对马来亚局势(当时新加坡属于马来亚联邦,如去注)显然太不了解。
    他把大学说成是个悠闲的地方,有时间可以抽抽烟斗,翻翻书报杂志。这可激怒了那些饿着肚子一星期捐献三天收入的三轮车夫们。人们很快开始讨厌他,各华文中学开展了反对他的运动,要求董事会勒令他辞职。

林语堂和学校董事的关系遂成了水火之势。有学校董事抨击林语堂在信中署年"中华民国四十三年",且翻出1954年林语堂赴新加坡前,一则译自美国合众国际社的旧报导,批判林语堂说"南洋大学在对抗共产主义侵入亚洲非共党人士心灵的战斗中,将成为一个自由思想的前哨"等语,质疑他违反政治不介入的共识。

继而,新加坡的《南洋商报》等中文报也开始谴责林语堂。此后,学校捐款开始出现问题,大商贾捐款迟迟不到位。

林语堂事后解释,所谓建立反共大学的说法并不正确,他在《生活》杂志发表文章澄清,当时是说要建立一个自由大学,"一个人们能够自己思索,对政治问题自由决定其主张的大学"。

但是,在当时,林语堂对左派与共产党的不满是欲掩弥彰、尽人皆知的事实。双方最终决裂。林语堂向学校董事会索要了巨额的遣散费,共计三十万五千两百零三星币。

学校董事会自然不同意出这笔钱。为了不让南洋华人的血泪钱受损,陈六使最后独自垫付了这些钱。1956年,《星洲日报》记者刘君惠写了《南洋大学创校概述》一文,详细记录林语堂为害南大的经过。

林语堂的心术,其贪婪卑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教育史上,无人能出其右。据说,林语堂晚年在美国时,曾数次申请想要回内地,但都被拒绝。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在香港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