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互联网医疗创始人向看医界坦言,2024年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盈利能力,而不是再寄希望于融资。

作者|周鑫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看医界”,每天都有料!

资本寒冬下,医疗服务投融资市场也很难幸免。

“按照目前的资本市场情况,我们已经不打算融资了,主要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近日,一位互联网医疗创始人向看医界坦言,2024年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盈利能力,而不是再寄希望于融资。

据了解,该创始人停止融资的主要原因是很难再融到资,根据目前的医疗投资行情,靠融资输血才能生存的很多项目都很难延续。

事实上,不仅是互联网医疗,实体医疗机构也同样如此。一位门诊部创办人向看医界表示,投资400万的门诊部,目前50万都难找人接盘。

前不久看医界一则秦皇岛广济医院资产多次流拍的消息,引起大家热议,半年下来该医院项目资产起拍价从1.17亿跌到5820万。

之前,雅戈尔投资近十亿元打造的大型医院白送给地方政府的消息,也是震惊了二级市场和医疗行业,一些医疗资产正在成为烫手山芋,但出手也不易。

可见随着医疗投资热钱的退潮,医疗机构准入门槛的降低,医疗机构壳资源的溢价行情不再,医疗项目融资、出售正在遭遇房地产一样的情况。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早在2018-2019年就已经初露端倪,一些靠融资大幅扩张的医疗连锁机构开始出现融资难情况,投资机构变得越来越谨慎,不再只看PPT和讲故事,而是要看现有医疗机构的运营状况,如果盈利状况不佳,单机构盈利周期过长甚至遥遥无期,投资机构往往会礼貌拒绝。

由此,导致一些疯狂扩张的医疗连锁资金链断裂,轰然倒塌,投资机构血本无归,创始人负债累累。

受害人还不仅仅是投资者和创始人,很多被高薪忽悠来的医生护士也面临着失业困境。

一些单店盈利状况还不错,早期不愿意打折融资的机构,也突然发现资本市场热度不在,投资人不再追着投钱,而是变得“砍价凶猛”,缺乏诚意。

当然,一些确定性较强的优质医疗项目,还是会受到一些投资机构的追捧,但那是极少数。

投资机构也变成了少数融资渠道畅通的上市医疗企业,这类企业因为融资成本低、具有一定的运营管理能力,因此还具有并购扩张的能力。

医疗投资退潮后,医疗机构该怎么办?一位投资人向看医界坦言,医疗机构经营者不要想太多,靠投资医疗赚快钱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上市将越来越难,深挖医疗机构的“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盈利才是出路。(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