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前夕,许世友原本以为,自己是有资格被授予大将的,因此,当周总理告知他的军衔是上将时,许世友最初是有些情绪的,不过,在周总理指出粟裕也只是大将,资历很深,对党贡献极大的萧克只是上将时,许世友终于平复了下来。

在后世,55年授衔的历史故事可谓是几天几夜说不完,在这其中,有粟裕、徐海东这样主动要求降低军衔的无私革命家,也有四野悍将钟伟这样因为军衔低了,要“大闹军委”的急脾气将领。

在55年授衔时,五位中将差点成为开国上将的历史故事,就很值得后人一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野头号虎将王近山

抗美援朝时期,由于志愿军经常会和朝鲜人民军在一起协同作战,由于我军没有军衔,很多时候,两军联合作战经常会出现一些指挥混乱问题,一定程度上,这种问题影响了部队战斗力,也错失了一些战机。

对此,彭德怀曾几次向毛主席发电建议,解放军要尽快实行军衔制。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

后世历史资料显示,有五位开国中将,是差点被授予上将的,那么,他们后来为什么没有被授予上将呢?这五位开国中将都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王近山。

王近山抗战后期担任了386旅旅长,要知道,抗战时期的旅长,这个职务可不低,譬如说担任首任386旅旅长的陈赓是大将,担任过386旅副旅长的许世友,55年授衔是上将,虽说王近山担任旅长职务会晚一些,可他被授予上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是中野王牌第六纵队司令员,55年大授衔时,不少纵队司令员可都是上将。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王近山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

据说,对于王近山没有被授予上将,许世友、陈赓等人都为此向中央说情。

事实上,王近山之所以最终错失上将,原因是极其复杂的。

其一,按照规定,王近山并没有达到兵团级,只有达到这个级别,才能被授上将。

其二,王近山虽然打仗勇猛,可是他性格急躁,作风有些野,得罪了不少人,也多次挨中央批评,这些错误抵消了王近山很大一部分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王近山参加革命的资历,达不到上将的标准。

王近山参加革命相对较晚,虽说王近山达到了红军时期是师长的“上将评衔标准”,可是,王近山担任红军93师师长时,已经是抗战前夕了,比较之下会发现,许世友上将早在长征前,就已经是红四军军长了,陈再道上将早在1935年已经是红军军级干部。

二、粟裕麾下三大虎将之一

第二位:王必成。

据说,对于错失上将军衔,王必成是有一些情绪的,为此,王必成找到老领导谭震林反映,结果,谭震林反应后,反被中央狠狠批评了谭震林。

要知道,王必成抗战时期已经是新四军的一名旅长,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王必成是粟裕麾下最为器重的虎将,当时,王必成和叶飞、陶勇是同一级别的名将,叶飞后来成为了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粟裕在孟良崮战役中,一举全歼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74师。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一战的主力部队之一正是王必成的6纵,据说,张灵甫并不是自杀,而是被王必成的特务团给击毙了。

而王必成之所以没有被授予上将,一则是因为上将名额有限,二则王必成在解放战争时期,并没有达到兵团级。

当然,还有一种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是,传说中的王必成不满军衔,是不存在的,王必成也没有因为这件事,和老领导谭震林反映。

相反,对于这个军衔,将军是满意的,王必成回家后,还穿着中将军服和家人一起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唯一一位中将国防部副部长

第三位:郭化若。

郭化若将军是毛主席身边著名的军事高参,在参谋、军事教育领域,郭化若将军,对党和军队的贡献是非常之大。

郭化若之所以最终没有被授予上将,第一个原因是,郭化若的军队级别,没有达到中央规定的兵团级。

还有一个原因是,郭化若长时间在后方机关,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和军事教育工作,这让郭化若缺少战场带兵的机会。

第四位:莫文骅。

解放战争时期,莫文骅一直担任兵团政委,1952年,中央给莫文骅定得级别是副兵团级。

没有达到兵团级,是莫文骅没有被评为上将的原因之一。

不少历史学者指出,莫文骅没有被授予上将。还与他很少参与一线战斗,以及在广西剿匪不力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莫文骅没有被授予上将的真正原因,历史已经很难考证,不过,莫文骅对中将军衔不满意这一件事,却是十足的谣言,要知道,莫文骅晚年可是将自己的藏书,都捐给了博物馆,试问,这样有党性的党员干部,怎么会对军衔不满呢?

第五位:廖汉生。

廖汉生是彭德怀很是器重的一野悍将之一,建国后,在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后,廖汉生是六个副部长之一,而这六个副部长中,除了廖汉生是中将,好几个是大将,其他都是上将。

至于廖汉生为何没有被授予上将,说法很多。

有人指出,这是因为廖汉生没有达到上将的职务级别。还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毛主席认为上将人数不能过多。

不过,最符合历史事实的说法是廖汉生主动要求降低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55年大授衔时,的确有少部分军队干部,对自身军衔有些情绪,例如认为自己有资格评为上将的段苏权少将,据说段苏权为此一生都没有穿过55式军装。不过,总得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很有党性的,正如粟裕所说的一样,参加革命,如果是为了军衔,为了权力和享受,那么他就不会参加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