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今江苏宜兴人,其祖先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进士。南宋灭亡够,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他最擅长作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上独具一格。有《竹山词》。
复习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词的大意是:
年少的时候,醉生梦死,常常在歌楼上听雨。
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床上纱幔轻盈。
人到中年,四处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
茫茫江面,水天一线。
在凛冽的西风中,一只失群落单的孤雁,发出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居无定所,独自在僧舍下,听细雨点点。
已是两鬓斑白,白发点点如星。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动于衷。
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
就听凭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地下,直到天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蒋捷同样也用词作来抒发对国家残破之痛,以及今不如昔的哀叹,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
这首《虞美人·听雨》,便是再这种大背景下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捷创作的这首《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漂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全词运用时空跳跃,反复串联,浑然一体,匠心独具,跌宕回旋,字字千钧,深刻凝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后两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起起伏伏,所有的风吹雨打,此时此地再听点点滴滴的雨声,即使做不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最起码也可以做到“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无论悲与欢,只要适当放宽心胸,就能做到坦然面对。
听雨,听的是心情;听雨,听的是人生。听懂了雨的声音,就听懂了这个世界。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每一次听雨,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也会有不同的体味。美好过,坎坷过,拥有过,失去过,每次的回忆,都像一场雨。听来听去,最后终将归于平淡平静。渐渐地,我们都会老去,只是时间早晚。分分合合也是注定的必然,惟愿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