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保德县农家女孩小丽和往常一样在田间嬉戏,突然一条大蛇窜出,把她吓得连连尖叫。闻声而来的父母看到这一场景,一时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丽的父母听到女儿尖叫,连忙跑来查看情况,就看到一条大蛇急急忙忙钻进田垄。田间有蛇本来不是什么稀奇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不一样。

小丽的父母怕大蛇伤人,就拿来锄头想把蛇洞挖开,处理掉大蛇。这一挖不要紧,竟然挖出了许多黄金,还有一些青铜器皿。

夫妻俩先是一愣,再是又惊又喜。小丽爸爸本来想继续挖下去,看看有什么。但是小丽妈妈提醒他,天晚了,田里还有大蛇不安全。于是两人把挖出来的古玩藏进筐里,又扯了些杂草把洞盖上了。

回家后,夫妻俩立刻高兴地擦去古玩上的尘土,想弄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金饼敦实厚重、黄金首饰金光灿灿、青铜酒壶和酒杯十分精巧,让人爱不释手。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直跟在身边的小丽,她也捡了许多小东西回家:这是一些青铜疙瘩,它们被铸造成贝壳的形状。

和前面金灿灿的首饰相比,它们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夫妻俩又哪里猜得出,这些不起眼的“青铜疙瘩”,竟然是这些古玩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干脆让小丽当玩具随便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丽觉得它们的形状很有趣,就时刻把它们带在身边。一天小丽正在打谷场玩“贝壳”,被一个爱好古玩的年轻人看见了。年轻人连忙问小丽东西的来源,小丽就带年轻人找到父母。

年轻人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是古人的钱币,田间蛇洞里是一个古墓,挖出来的黄金、酒杯等都是陪葬品。年轻人又仔细地询问了一些情况,觉得这些东西的年份可能很久远,此事非同小可。

于是,年轻人劝说小丽父母,主动联系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向村大队汇报了情况,同意把挖出来的古玩全部上缴。村大队立刻组织人手,把蛇洞里的物品全部挖出,竟然一直挖出来两百多件文物

一下子挖出来这么多件宝贝,大家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处理。有人出来建议:不如直接卖了换钱,大家一起分掉算了。

这时,一个行色匆匆的陌生人否认了这个提议——他就是年轻人联系的文物保护单位派来的考古专家。

他刚看到这些文物,就认定这些文物非同小可,但是他还是查找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比对,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商朝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专家的话,村民们也意识到这些东西是对国家意义非凡的文物,于是大家决定,把这些文物上交国家。

这件事情引起了文化局、公社和生产队三级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共同仔细清点了这批商朝文物,将它们登记入库。

这些文物品种齐全、年代久远,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们对国家历史发展有关研究的价值不可估量。

文物清点工作结束以后,专家们就开始给这批文物分级,为之后面向大众的展出工作做准备。

这批出土的商朝文物共计两百多件,其中有小丽发现的青铜贝壳109枚、骨贝114枚、车马具19件、装饰品10件、礼器9件和兵器3件。

其中,小丽最喜欢的那些青铜贝壳最有价值:它们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属铸币,堪称我国青铜铸币的鼻祖,是无价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贝币,是我国最早流通的一种货币,所以“账”、“赊”等有关经济的汉字,基本上都带着贝字旁。

上文提到的青铜铸币,出土于商周时期,那个时候最流行的贝币是齿贝(一种带有槽齿的海生贝壳),为什么这次出土的钱币会是青铜材质的呢?

原来,贝币的种类很多,除了齿贝,还有状如赤电黑云的紫贝、赤质红章的珠贝、青地绿文的绶贝、黑文黄青的霞贝……这些都是用真实的贝壳做的货币。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贸易额也在提高,真贝壳不够用了,人们就开始使用其他的材料仿制贝币,其中就包括上文古墓里另外出土的骨币。

到了人们使用上文提到的青铜铸币的时候,钱币由此慢慢向金属材质过渡。小丽家的田地,正好位于山西保德,属于华夏文明兴盛的黄河流域,到商代晚期,用青铜铸造的铜贝就出现在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分空心和实心两种。人们可以在铸造铜贝的过程中,控制铜贝的大小、重量和造型,这也是铜贝的优越性。

不同朝代的铜贝各有特点,文中出土的文物,属于商代晚期的无文铜贝,形体重大,铸造精整。

西周前后的无文铜贝,形体小,分量轻,少数铜贝在铸造的时候设计了穿孔。

战国早期的无文铜贝,出现了包金包银,多是贵族使用。

到了秦朝的时候,贝币被废除,只有云南一带,一直把贝币使用到了清朝初年。

这些文物如今被国家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馆,根据出土地命名为“保德铜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是华夏千百年经久不衰文明的载体,蕴含着先人在经济发展史上,体现出的无穷智慧。人们得以亲眼观瞻它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